2020/7/9

現在台股是否可以進場 (can I buy shares now)



台股已從3月底的低檔連續漲了近4個月,看看mobile01的理財討論區,之前空手的人大多已經快忍不住想進場了,目前的台股還可以進場嗎?

直接給你答案:「不知道」。

如果要理性的分析,我會告訴你,這波將近4個月的無基之彈,總有到頂的時候,之後就會開始下跌了,如果之前沒有進場的人,現在不要輕易進場,已經有持股的人也不急著出脫,可以等開始起跌在賣出持股。

但,過去的股價走勢並不決定著未來的股價走勢,歷史不會創造未來,未來的事情都是無法事先預知的,最多只能猜測,但猜測的準確率就是一半一半,會續漲或會續跌。

那照這麼說,現在不應該進場嘍? 這也不一定,因為我們只能往回看才能證明,如果股市繼續漲3個月,現在進場也是可以獲利的,如果股市一週之內就開始下跌了,現在進場也有可能會虧損不少,那麼股市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內會漲還是會跌呢? 答案就是「不知道」。

所以回到之前的文章「甚麼情況下可以追求高風險投資 」裡面所提到的,股市投資最終的賺或賠,並非決定於當下查看及時損益表的數字,而是你真正需要用錢,將股票賣掉變成現金的時候,現在進場會不會賠錢,就看你這筆投資是甚麼時候要用到的錢,如果是20-30年後退休才會需要用到,那麼要賠錢的機率應該很低很低。

你說就算20年後不賠錢,但買進的成本高低,也會影響之後的投資報酬率吧? 沒錯,即使不賠錢,也會有投資報酬率高低的問題,但是,你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是為了資產不要被通貨膨脹侵蝕,為了將來退休有更多錢可以運用,為了可以每年領到現金股利,還是為了獲得很高的投資報酬率呢?

有人已經統計過,以過去15年的數據,假設每年都會固定投入一筆錢進入股票市場,以投資指數型ETF 0050為例(避免個股極端表現),一個是連續15年都在那一年的最高點買進,另一個是連續15年都買在每年的最低點,15年後的年化報酬率差別只有1%,15年後的總報酬率只相差將近30%,我們可以看到,在長時間投資下來,你一直在意的進場點高低,其實對於最終投資報酬率影響很小。

現在到底可不可以進場? 如果是要問未來幾個月的股市會不會漲更高或大跌,這真的沒有人知道,但如果這筆資金進場是要存退休用的,那麼真的無所謂現在是高檔還是低檔,反正20年之後,對於資產影響都並不大,真正會有大影響的是,「你每次進場的資金有多大?」

2020/7/2

有筆大錢是否要提前償還房貸 (should I repay the home loan earlier)



https://www.storm.mg/article/2792667
這篇文章的內容很有意思,內容結論是,如果你有100萬獎金,不要拿去提前償還房貸本金,寧願拿去放銀行定存,既使定存利率0.8%,但同樣一段期間所能賺得的利息,還會比房貸利率1.3%要來的多。

我們來試算一下是否真實,我們用一個很極端的情況當例子,假設你一開始就有1000萬現金可以買房子,但是你選擇拿200萬當頭期款,並跟銀行貸款800萬房貸,利率1.3%貸款20年,原本就擁有的800萬現金拿去做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0.8%。

線上試算20年1.3%的房貸,20年下來總共會繳給銀行1,089,324的利息(不計算申辦費等利息以外的費用),而定存利率0.8%累計複利20年後,可以從銀行賺得1,382,112利息,結果得到,800萬存放銀行賺到的利息還比貸款利息多292,788元。



為什麼會有這樣顛覆觀念的結果呢? 我們知道房貸還款時,會同時償還利息與本金,本金會越還越少,同樣利息會越扣越少,如果你要提前還款,在第一年償還的時候,可以省下的利息最多,但如果到房貸最後幾年才要提前還本金,那時候的利息已經佔得非常少了,表示能夠節省下來的利息也相當少。

而單筆定存則相反,本金會越滾越多,每一年可以獲得的利息也會越來越多,如果單比一年的利息差額,確實會是一年的房貸利息會比一年的定存利息多,但如果統計的是20年或是15年累積下來的利息差距,房貸是本金越繳越少,利息越扣越少,定存則是本金越存愈多,利息也是越收越多,時間累積的越長,兩者利息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結論,單純只考慮實質節省與賺到的利息差別,在目前房貸低利率的時代,房貸不急著償還,把餘錢拿去做保守的投資,都還比提早還清房貸要來的划算。

2020/6/28

甚麼時機適合買車 (when can I buy a car)



買車幾乎是所有男人的夢想,大學時期希望可以開台國產車在女友四處跑,出社會工作後希望買台外型帥氣的雙B跑車,最好還能有美人相伴,工作一段時間後,希望希望可以換台更高檔的車,已經擁有過雙B的人想換保時捷,已經擁有保時捷的人想換法拉利,男人對車子的渴望可以是無窮無盡的,回到現實,買車養車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甚麼時候才是適合買車的時機呢?

若以需求來看,18歲考到駕照後,或許家裡一台中古國產車即可滿足需求,出社會開始工作後,有人會想要擁有一台帥氣外型的轎跑車,可以載著喜歡的女生到處玩,成家生子之後就會想要換成室內空間較大的SUV車型,有的人喜歡追求新款車型,可能每3年就要換車,有的人單純把車當交通工具,一台車可以開10幾年都不換,只追求省油好保養。

要買車不買車都各有理由,本篇不討論該不該買車,也不討論需要買車的理由是否合理,我們僅以一般人的需求,針對財務方面來討論適合買車的時機。

國產車價從入門款60萬到百萬旗艦款都有,我們就以車價80萬元來計算,1800cc以下級距的牌照稅與燃料稅一年要1.2萬,如果每天幾乎都會開車出門,保守預估每兩個禮拜至少要加一次油,若假日有出遊則次數會更多,現在油價比較便宜,每次加滿要花大約800-1000元,一年油費大約抓3萬元,越新的車保養費越少,我們以5年來計算,平均一年的保養費會需要1萬元,乙式保險平均一年大約2.5萬元,若還要租車位,以雙北地區來說,車位一個月可以從3千到8千不等,我們以4千元來計算,5年後二手車價大約剩4折,我們估略高一點,以35萬來計算,把上面列出來的項目整理在下表



我們以購買80萬新車為例,並預計5年後換車或賣車,這5年的車價折損與花費統計,車價約會折損45萬元,每年因為車子而產生的費用保守估計要12.5萬元,5年總計要62.5萬元,加上車價折損總計107.5萬元,沒錯,購買一台80萬的車,正常使用5年的經濟代價是107.5萬元,這還不包含汽車維修、改裝、洗車打蠟、換輪胎等等不易估計的非必要費用,平均一年是21.5萬元。

如果你沒有必須要買車的原因,單純只是想要擁有一台車而買車,而且這台車不會為你帶來任何現金收入,理想上,我們就盡量讓買車或養車這筆消費,可以用投資的獲利來支付,而原本每個月能夠存下的收入盡量維持不受影響。

若要所有買車與養車的費用都靠投資獲利來支付,首先我們要先用投資獲利累積到80萬元,然後每年12.5萬的養車費用用每年的股利或任何可能的利息支付,我們以下都以穩定每年5%的股利來計算,如果你有1600萬的本金,隔一年你就可以獲得80萬的購車款,後續每一年都還可以用這80萬股利來支付養車的花費,完全沒有問題,但想買台車要先擁有1600萬,實在是太不切實際了。

如果先以每年12.5萬支出為基準,本金則需要有250萬元,每年領得12.5萬的股利後,假設不再投資,需要先用約6年半的時間累積存到80萬的車款才能買車,之後每年的12.5萬股利繼續支付養車的費用,這也算是半理想的狀態,但要等6年半可能有些太久了。

另一個折衷的方式,是買車時使用零利率貸款,60期60萬零利率,每個月只需要還1萬元,車子只需要準備20萬的頭款即可立即擁有,而汽車貸款加上養車花費一年就要準備約25萬,這時候只要擁有500萬本金做5%的投資,每一年就可以獲得25萬的投資報酬,投資一年後就可以獲得買車的頭期款,而之後的每一年都可以繼續用這投資獲得的25萬現金股利來支付汽車的貸款與養車花費,這可能是一個等待時間最短,又不需要動用每個月收入來養車的折衷方式,但前提是須要先有500萬投資本金。

你說,想買車為何要這麼辛苦,當我已經存到了100萬,我就拿來買車一次付清,每個月的養車費用只要我的月收入能夠負擔的起,我就可以買車了,為何要想用投資收益來買車呢?

是的,以上說的沒有錯,其實不需要存到100萬,只要擁有頭款20萬,每個月付得起貸款、車位租金、與油錢,基本上就可以擁有一台車了,只是這樣對人生未來的代價相當大。這樣做並沒有不行,但會影響你每個月可以存下來做投資的資金,對於退休金累積的進度會有相當大程度的影響,這樣會讓達成投資第一桶金的時間往後延長很多年。你願意因為想要擁有一台80萬的車(而且是非必要支出),而讓退休時間延後10年嗎?

以上所提到的幾個計算方式是以理想完全不動用到月收入的方式來推算,現實生活中,你絕對可以找到一個介於中間的購車方式,譬如投資本金200萬元,每年獲得10萬元的現金股利,等兩年後就可以存到20萬頭期款,之後每年的現金股利可以幫忙分攤10萬元,實際影響月收入的部分一年就只會有大約15萬元,但如果你選擇將200萬元直接拿來買一台200萬的BMW,這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除非你的車能為你帶來收入,譬如你是貨車司機、Uber司機、計程車司機,否則汽車對大多數人而言都不是必要品,而是一件想要的高單價奢侈品,你要用你的勞動收入來買奢侈品,還是用被動收入呢?

如果你不堅持買新車,其實買二手車是更經濟實惠的方式,車子折價最多的時候就是新車第一年,有人說第一年大概會折價20%,之後每一年會再折10%,一些比較保值的車,3年後的二手車價大約會剩新車價的60%,比較不保值的品牌就會剩50%甚至更少,所以你可以去買3年左右的中古車,前面折價最多的時候讓別人來付,3年後的車子折價會越來越少,3年後再將車子售出,再換一台3年的中古車,這樣做的好處除了折價比較少之外,這個年齡區間的車子也是故障率還不高的時候,還可以享受每3年就換一次車的新鮮感。

以剛剛的80萬新車來算,3年二手車的車價大約會落在50萬左右,如果是較不保值的品牌可能還可以用40萬買到,保養費會多一些,但保險費也會降低不少,每年的養車費用相差不大,但車價立即減少30萬,而且3年後的折舊也大約是15萬元,若是買新車在3年後賣掉,折舊就會差到30萬元,如果買的是高價車,這個折舊的價格落差會更大。

這些年很多人會研究該不該買車,該不該買房,我認為這些問題的根本,就在於自己賺的錢不夠支付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你的月收入是20萬,要不要花100萬買車,就應該不會是需要傷腦筋的問題。在實際需求之外,你願意額外付出多少來追求自己的理想,對於住在台北地區的人,相信就算出門都只搭計程車,費用也絕對比買車養車要低很多,但擁有一台自己的車所能獲得的感受與方便性也是難以被取代的,就看你願意額外付出多少來追求「想要」,並且在同時累積退休資產的目標下,取得人生的平衡。

2020/6/10

數字的歸類 (assort the numbers)




您在消費的時候應該常常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定價,一件衣服390元,一樣電器商品3980元,飯店自助餐1380吃到飽,但是如果到文具店買一支原子筆,價格可能就是15元,超商一瓶小罐飲料15元,一瓶600ml的汽水賣29元,你可以發現,當金額很小的時候,店家定價就不會特別用9或8來當尾數,金額一但提高,絕大多數的店家,就會開始採用以9或8來當尾數的定價方式,讓你覺得比較便宜,容易消費。

其實這定價方式對於不習慣將數字做細部歸類的人會有效用,譬如390元對於許多人來說,腦子裡的第一個念頭是「3百多元」,這個3百多元的概念,其實只差10元就變400元了,如果是在傳統夜市販售,對於老闆來說他預期的銷售金額是350元或甚至是300元,390元的定價讓消費者不會覺得這個商品是400元,又留下40-90元的空間給消費者殺價,雙方比較容易取得一個中間的共識,如果是定價400元,一來消費者心理認知的價格是4字頭,不是300多元,二來若消費者要殺價,很容易就以百為單位直接出價300元,390元可以讓消費者的殺價單位以十位數為基礎。同樣的,3980的商品如果可以接受殺價,自然會以百位數為單位,可能是出價3500元或更低,一樣的觀念也發生在房子出售實的定價,譬如1580萬。

所謂數字的歸類概念,是看你會將一個精準的數字區分多細,將一個區間的數字歸類到哪個部分,舉例來說,我們看時鐘的時候,若現在時間是9點50分,你要簡化表達,會說目前是幾點呢? 有的人會說現在是"9點多" (多50分鐘),但歸類較細的人可能會說現在"快要10點了",有的人只看第一位數,將時間以每小時化為一個歸類單位,有的人將時間以每15分鐘化為一個單位,譬如9點30分到9點45分之間,他大概會說現在是"9點半多",如果是9點46分到10點前,就會說現在"快10點了",9點20分會被歸類成"快9點半了",9點15分以前會說是"9點多"。所以對於不同歸類概念的人,我的9點多(9點10分)跟他的9點多(9點50分)可能是很不一樣的時間認知。

數字區分的越細,對於細節會更有幫助,舉例來說,若將剛剛的時間概念套用在金錢上,一件衣服300多元,對區分較細的A來說,心理認知可能是320元,但B來說,390元也是300多元,可是A會認為這件衣服是快要400元,心理感受很不一樣,這一個心理認知落差就差了70元,每一筆消費都有這樣的落差,生活中一筆一筆累積起來也會是一筆不小的金額,同樣的觀念放大到一筆3980元的衣服或是39,900元的旅遊團費,就會快速地放大了對消費金錢概念的落差,不知不覺中累積浪費掉的金錢可謂不少。

為何會做數字歸類呢,因為最簡單直覺的方式就是直接說現在是幾點幾分,或是多少錢,一字不差的表達出來,但人的認知習慣會直接把該數字歸類到一個自己比較習慣的計算方式,或是歸類方式,以方便記憶與歸納,類似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周遭生活中,譬如,這件衣服是出遊時穿的、這雙鞋子是晚會穿的(有貼亮片的)、這個玩具是高價品(心裡有個評斷的金額標準)、這個套餐是貴的(1000元以上)、甚至某某某是屬於哪一類的朋友。

我們很習慣的將數字與事情簡化並分類,習慣分得越細的人,表示對該件事情越在意,而越在意的事情就越會在上面花心思琢磨,如果你想要對金錢的感覺更敏銳,建議你將心裡習慣的數字歸類再細化。

問答時間:月收入12萬5千是否能夠負擔月還5萬的房貸 (50K a month for home loan)



最近在mobile01上看到一個是否要買房的問題,內文如下:

大家好
小弟最近可能要買房了
但房貸占了家庭月收4成
跟大家建議的月收3成有落差
想問一下大家的意見.
先簡述一下:
夫妻皆公職.35歲.目前無小孩
月經常性薪資12萬5.(公家薪水算得出來.10年後14萬.17年後碰頂16萬)
意外.醫療.失能.壽險都買好了.
如果買房後.月房貸5萬(30年)
請問這樣會不會太硬了@@?
是買電梯透天.學區內.自住用.未來有小孩的規劃.
小孩有長輩幫忙帶(不會請保母).
規劃是國中小唸公立的就好了

目前夫妻薪資收入12.5萬,買房後的房貸約月還5萬元,這樣會不會太硬?
先將每個月1萬元預留當作每年所得稅與保險費用總額12萬元
扣掉5萬元房貸後,每個月還有6.5萬元可運用
若非生活在雙北地區,生活簡單沒有高額消費與頻繁旅遊
6.5萬元要負擔夫妻兩人生活加一個小孩應該是足夠
年終獎金可以用來包紅包與規劃年度家庭旅遊

保險的部分建議再加個重大傷病險
壽險其實現在還不是很重要,保額不需要高
但等房子買了、小孩生了之後,壽險就要好好規劃了
意外險的額度也可以拉高到千萬
如果不幸發生意外的話,可以有較多的保障來分擔妻小生活

找保險業務員幫忙算一下需要的壽險額度是多少
建議買10-20年期定期壽險就好了,等小孩長大責任解除後就不需要大額的壽險了

更大的問題是,房貸繳完後或許生活上還過得去
但每個月或每年是否有錢可以為退休金做準備
建議買房後至少還留有100萬元投資本金
每個月可以存下1-2萬元,或是每年存下20萬元做投資
開始為20-30年後的退休做準備
加上公務人員的退休俸,還有繳完貸款後的房產價值
應該是可以過上沒有壓力的退休生活

星巴克為何要買一送一,何不直接打折 (why starbucks buy one get one free)



星巴克滿常在做咖啡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也常為此大排長龍,一杯100多元的咖啡,多送一杯後,平均一杯單價剩60-75元左右,或是多賺到一杯100多元的咖啡,對於平時很省著喝星巴克的人來說,實在是一件很划算的事,但為何星巴克總是提供買一送一的優惠,而不是直接打折呢?

許多人會先提到一個原因,因為打折會讓消費者習慣折扣後的價格,恢復原價後,消費者會覺得貴而不買了。譬如一杯130元的咖啡在優惠活動打7折後變91元,多買個幾次後,消費者就習慣星巴克的咖啡一杯100元有找,等活動結束後調回成原價,一杯130元就顯得貴很多,許多消費者會比較買不下手,這可能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星巴克的買一送一活動通常都只限定一天,不會是一個譬如2-4個禮拜的優惠活動。

以上是行銷活動對於消費者感受的看法,針對星巴克而言,切入點又有所不同了,相信大家應該知道一杯咖啡的成本很便宜,若光論單純一杯咖啡的成本很可能不到台幣10元,由於這是買一送一活動,增加的成本單存就是多一杯咖啡而已,或許還有多一點員工的製作時間,不需要把已存在的固定成本計算進來,固定成本指的是店租、員工薪資、水電費等,對於星巴克來說,買一送一活動的實際成本是10元,而消費者的感受是賺到65元(兩杯攤平價格)或甚至是130元(多一杯的單價),這樣的消費者體驗是很難用打折來換得的。

對於平常捨不得喝星巴克的人,兩杯100-130元的價格,已經很接近超商的咖啡價格,趁今天星巴克買一送一活動,約個朋友共買一人一杯,用超商咖啡的價格可以喝到星巴克咖啡,消費者可以趁機享受一下,換換心情,對星巴克而言,可以增加新潛在客戶,也搶到競爭對手的生意。

星巴克店裡有展示銷售周邊商品,排隊的人潮在排買一送一的咖啡,同時也可能增加周邊商品的銷售,星巴克買一送一的行銷方法可說是一舉數得,而對於星巴克來說,它增加的成本就僅有一杯原物料成本不到10元的咖啡,絕對比打折下來少收幾十元現金的方式要來的划算。


2020/6/2

金融股是否適合存股? (financial company for long term investment)



讀文心得分享「銀行不會倒,買金融股最安全?


這幾年很多人在鼓勵存股,不少人在討論存股標的時都會問到金融股,會建議金融股的原因不外乎是銀行不會倒,風險很低,而且幾乎每年都會配息,可以安心的存,但我個人比較不偏愛,甚至不太會考慮金融股。

首先我先存股的要點,第一最好是可以存到公司營運還在成長階段的股票,或許當時的現金股利不高,換算殖利率只有2%-3%,但是因為公司還在成長,股價會持續成長,所以現在買進的股價如果在2年後成長了一倍,你不但帳面上已經賺到一倍的價差,如果股利發放率維持一樣,現金股利的殖利率也會由3%變成6%。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在102年以100元買進台積電股票,當時的現金股利3元,換算殖利率為3%,一直持有到現在,股價大約300元,今年的現金股利是9.5元,你除了帳面上已賺到200%的價差,現金股利殖利率也來到9.5%。挑選存股標的時,不要太在意該公司的股息配發率與股利殖利率多少,而是要先看這家公司是否還能成長,未來的果實會更甜美。

如果無法判斷公司是否還會繼續成長,至少也要找到公司營運不會萎縮的個股,公司未來能夠賺一樣多的錢,未來才比較有機會可以發放跟現在一樣多的現金股利,這時候計算他的殖利率才有意義,舉例來說,食品類股與超商等市占率已經很大的民生必需品就比較符合這個條件,要再大幅成長的可能性不高,但景氣不好時也不容易影響業績。

至於金融股,我個人是比較不建議的,原因有幾點,第一,台灣銀行類股幾乎都不符合第一個條件「公司營運還在成長」,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放款,利率高低與景氣影響銀行的收入很大,以現在利率越來越低的情況,銀行要獲利的難度增加許多,需要透過其他投資理財商品與保險商品來增加獲利,而台灣金管會對於金融業的規定又很嚴格,一個不太會成長的產業或是公司,你只能期待他能維持就好。

第二,銀行獲利最容易受到景氣波動影響,先不說08年的金融海嘯最直接衝擊的就是銀行業,只要碰到景氣不好,企業有還款困難,銀行就會產生呆帳,景氣不好很多人失業,就可能導致很多人房貸還不出來,銀行又有呆帳,因為景氣不好,政府要調降利率刺激經濟,銀行的獲利空間就又被壓縮,幾乎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到銀行的獲利能力。

第三,台灣的金融法規相當嚴格,無法像美國、新加坡、香港等發展許多有更好獲利空間的業務,所以台灣的銀行獲利能力有限,台灣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幾乎不太可能。

第四,官股銀行都要背負政府政策扶植特定產業,譬如兩兆雙星的DRAM與面板、高鐵、南向政策、離岸風電,如果有聯貸案違約,官股銀行幾乎都要認賠虧損,官股銀行無法完全以投資人獲利為主要營運目的,自然多少都會影響獲利與配息。

雖然台灣的銀行幾乎不會有倒閉的風險,但是也不保證每年都很會賺錢,如果只集中投資某2-3家銀行,風險還是很高,只要有一家銀行踩中地雷,當年的現金股利減少很多,對於你的資產報酬率影響絕對不小。

投資金融股的人大多是著重在每年固定領現金股利,其實這樣不如直接投資台灣高股息0056即可,一樣不會有倒閉風險,投資分散到數十檔不同產業的股票,股利殖利率也有5%上下,如果價格買的低一點,殖利率還可以更高一些,更不需要花時間去研究哪一家銀行營運比較好。

2020/5/2

嘉信美元境外貨幣基金-已關閉 (Schwab U.S. Dollar Liquid Assets Fund)



嘉信已於2021年10月要關閉這檔境外貨幣基金。

最近檢查嘉信的History時發現,ETD的配息被扣了30%的NRA tax,照理說ETD是不會被扣稅的,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嘉信是一律都會先預扣30%的稅金,過幾天會在自動退回帳戶,但另一件不能接受的是帳戶裡的現金利息也被扣稅 (Credit Interest),這就滿不合理了,趕緊寫信給客服要求退還預扣稅。

接著查查看是否有人也有存款利息被扣稅的消息,果然有,但更重要的資訊是,原來嘉信帳戶裡的現金可以授權參加一個嘉信在1999年自己成立的境外貨幣基金「Schwab U.S. Dollar Liquid Assets Fund」,在2020年3月底的基金淨值有23.8億美元,基金裡有60%是保持現金,40%是投資短期政府公債。




據了解,帳戶裡的現金可以授權給嘉信幫你投資嘉信的現金境外基金,幣別一樣是美金,所以不會有匯差問題,運用上完全等同現金,如果你要買股票,或是用提款卡領錢,都可以直接操作,不需要做額外動作,如果現金放在嘉信證券帳戶裡,利息利率是0.01%,如果放在境外貨幣基金的利息很大機會會比0.01%高,基金報酬率主要取決於那40%的短期公債 (過去有1%以上,因受短期公債利率影響,目前美國零利率時代可能也很低)。

由於是嘉信的境外基金,所以必須簽一份表格,允許嘉信幫你購買海外證券,這個必須要是非美國籍才能申請,申請方式請參考下方的步驟說明。

請登入帳號,然後在選單切換頁面到「Service\Account Servicing\Forms」,請在下方找到一個表格叫「Authorization to Purchase Offshore Investment Shares (English)」,下載下來後如下圖範例填寫,然後印出來親筆簽名與日期,記得Section B的框框要打勾,再拍照透過Messages上傳給嘉信申請即可。




在開戶的流程裡已說明過如何透過Messages來上傳表格,上傳這申請表格時,可以在訊息裡輸入以下文字。


Dear

I've uploaded the signed Authorization to Purchase Offshore Investment Shares PDF/JPG file in the attachment.

Thanks


如果忘記如何使用Message上傳表格,請在參考「嘉信開戶流程」裡的說明。


雖然需要填寫的表格只有第一頁,但是上傳時最好還是兩頁都上傳,第二頁有需要嘉信簽章的欄位,避免意外。


申請成功後,只要你匯入資金或賣出股票,帳上有現金入帳,就會自動將資金買進嘉信貨幣基金。




2020/5/1

嘉信網頁與APP下單交易教學 (Schwab trade instruction)




嘉信(Charles Schwab)網頁下單交易操作教學,雖然嘉信也有中文網頁,但是APP似乎只有英文版本的,有鑑於網頁版本與APP版本的下單流程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寫下這頁英文網站的操作說明,可以應用在APP上交易。嘉信的APP在右上角有「...」點點功能選單,裡面就可以看到Trade的快速交易功能,完整的交易流程請參考下方說明。

APP的交易功能頁會在最下方做解釋,只要清楚網頁版的交易流程與方式,還有各個欄位的意思,在APP裡面也是一樣的操作流程,但iOS與Android版本的畫面不同,需要自己研究一樣各個功能的位置。


首先在網站登入帳號後,點選選單裡的「Account\Positions」即可看到目前帳戶的所有持股明細,還有目前的總帳戶價值、持股價值、漲跌幅等,在個股明細的右邊可以看到一個「」字選單,裡面可以針對該個股進行買賣,或是查詢明細,以下是各功能解釋。


  • Buy shares:買股票
  • Sell Shares:賣股票
  • Charts:股價走勢圖
  • Company News:個股基本資料
  • Option Chains:選擇權交易
  • Set Alert:設定價格提示通知,若價格達到設定的條件,會透過APP訊息通知
  • Lot Details:該檔個股的所有交易持股明細,可以看到過去每一筆的買進紀錄、成本、與盈虧狀況
  • Transactions:該檔個股的過去交易紀錄,包含配息

Set Alert 設定價格通知,有另外寫一篇文章做說明,有需求的人可以點開連結做參考「嘉信股價通知設定 (Schwab alert setup)」。






如果要下單買進新的股票也很簡單,他在你的持股清單看不到,但是在網頁下方都可以看到一個固定在最下方的快速交易功能區,跟第一證券的方式很類似,你只要在欄位裡輸入股票代號,然後按右邊的「Trade」,就會進入如下的交易頁面。嘉信的交易流程有兩頁,需要一步一步進行,無法像Firstrade一樣直接在下方的快速交易區就送出買賣單,速度比較慢。

交易頁裡可以在上面先看到你要交易的股票與目前的買賣出價價位,然後你需要在下方選擇你的交易方式、股數、與金額,各個選項請看下方說明。


  • Action:選擇要買(Buy)或是賣(Sell)或是做空(Sell Short)
  • Quantity:要交易的股數,預設數值100股
  • Reinvest Dividends:配發的股息是否要自動再買進同一檔個股,要的話請勾選
  • Order Type:建議是選Limit設定一個定價 (選項有:Market, Limit, Stop, Stop Limit, Trailing Stop)
  • Limit Price:請設定想成交的價格
  • Timing:你可以選擇該筆交易只限當天有效(Day Only),或是維持60天內有效(Good Until Canceled),或直到自行取消交易


下面的Optional可以設定額外條件,譬如

  • All or None:我下單的100股要全部都可以成交才要進行交易,否則就不要(不會下單100股卻只買/賣了50股)
  • Minimum Quantity:至少要可以成交多少股以上才要進行交易


右邊的Estimated Amount就是指預計這筆交易需要多少資金,如果是要買股票的話,確定一下資金不會超過現金總額,確認好後就可以按Review Order送出。






接著到這一頁就是要最後確認交易資訊,檢查一遍下單的交易方式、股數、與金額是否正確,如果沒有問題就按下Place Order,就會正式送出交易單了。





在選單上選擇「Trade\Order Status」即可看到目前的交易訂單狀態,如果你剛剛有成功下單,你就可以在下方「Open」的頁籤裡看到你的交易資料,想要做修改或是取消也是從這裡進行。「All Orders」可以看到最近的所有下單交易紀錄,包括成交與未成交,「Orders With Fills」可以看到最近的成交紀錄。

由於嘉信的網頁似乎不會有成交通知訊息,所以下單後是否有成交,要自己在網頁上refresh,或是到這個Order Status查詢一下。




在選單上選擇「Accounts\History」即可看到過去的所有買賣交易紀錄,包含配息、扣稅、自動再投資、匯入資金、與提領資金等所有變動紀錄,建議不定時進入這一頁看一下最近的交易紀錄,除了看看配息是否有正常入帳了,有沒有被扣稅(withholding tax),更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莫名的現金提領紀錄。

因為有看過網友反應簽帳卡/提款卡被盜刷,甚至誇張到才開卡沒幾天就被盜刷了,所以要不定時登入檢查交易明細,若有發現不知名的扣款紀錄,確定不是自己提領或刷卡消費的話,趕快透過Messages訊息中心反映,據說嘉信是幾乎都會補償被盜刷的金額。






iOS版本的畫面如下,Trade交易功能就在下方選單,非常好找。





Android版本的畫面如下,右上方有三個點點的快速選單,裡面就可以看到Trade功能,而左邊的選單裡就可以看到完整的APP功能,譬如上面提到的Positions、History、Trade、Order Status都可以找的到。




以上就是在嘉信下單交易的操作流程步驟,跟第一證券比起來有一點點複雜,速度也比較慢,但用熟了之後應該就可以很順利的進行買賣了。



2020/4/19

2020-04 美股第一證券網站介紹(損益、交易、匯款、設定) (Firstrade Web Instruction)




相當多人在考慮投資美股時,會猶豫是要透過複委託還是美國券商下單,使用美國券商的好處是可以享有零手續費,網路上的開戶介紹說明相當多,雖然有點麻煩但也不是很困難,有幾家證券也提供中文介面與中文客服,不會英文自然也不成問題,但在開戶前,美國券商的交易介面到底長的如何呢? 好不好操作呢?

本篇就要來基本介紹第一證券(Firstrade)的網站介面與功能教學,包含股票與選擇權的交易下單方式,讓各位在開戶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基本上大部分人可能都會直接用中文繁體介面,所以我就以中文介面來做說明。


以下會介紹幾個頁面的說明:




首頁


在登入帳號後會進入首頁,首頁像是一個Dashboard一樣,會顯示帳戶與股市基本資訊,

在最左上角的「帳戶結餘」會顯示帳戶中的資產價值有多少,當日漲跌多少,還有目前尚可投資的現金有多少。
右邊「投資組合」會列出你自己儲存的投資組合清單。



左下方「持有證券」可以列出總資產裡所有持有證券與現金的比例與當下時/前一天收盤的漲跌幅。
下方的「帳戶總值圖」可以看到過去一段時間的帳戶總資產變化。
右方可以看到大盤指數與當天最活耀的個股資訊。




帳戶結餘


在選單「我的帳戶\帳戶結餘」裡可以看到目前帳戶裡的資產與現金,你可以在左邊看到目前帳戶裡的現金與持有股票的金額與變動,而右邊的現金購買力指的是目前可交易的資金,譬如你若剛賣出一檔股票會取得現金200元,那個現金購買力就會顯示763.99+200=963.99元,但是左邊的現金結餘還會是763.99,這個是你目前可以提領出來的現金金額,你今天賣出的股票需要等約1-2天款項入帳後,才會加入現金結餘。


現金購買力


有許多人對於現金購買力不太理解,這邊對於現金購買力做簡單的說明,由於股票賣出之後會需要等待1-2天,現金才會真的入帳,但是該筆現金是確定在未來一定會進來的,所以「現金購買力」就等於目前當下的「現金結餘」加上「賣出持股後會拿到的現金」,但如果是買股就會直接扣掉現金結餘與現金購買力,融資購買力會另外計算,由於初始融資保證金需求為50%,所以當帳上現金有1萬美金時,融資購買力就會有2萬美金。細節請參考以下官網說明:


持有證券


在選單「我的帳戶\持有證券」裡可以看到目前手上的所有持股,基本上可以看到股票代號、持有股數、成本、價格、市值、當日損益、總損益等基本資料,也可以調整欄位顯示更多資料,例如交易量、股利、EPS、本益比等資訊。

如果你有兩次以上成交同一檔股票,則交易資訊會被整合在一起,股票代號前面會出現一個加號,點開加號就會列出每一筆交易紀錄,你就可以清楚看到每一筆買進的成本與損益還有交易日期。

若在股票代號後方有出現一個L符號,則表示該檔股票被借券,證券公司會依借款日數付給你利息。如果後方顯示D符號,表示該股票有設定了股利自動再投資。

每檔股票的最後方有三個點的符號,點下該符號會出現快捷功能表,你可以直接透過該功能表對該股進行買賣、設定警示、或是查看詳細報價、走勢圖表、與新聞。資料都是由Morningstar、Zacks、Briefing.com、與Benzinga所提供,詳細報價的畫面會放在網頁最後面。




按下欄位上方的齒輪圖示,就可以進行欄位項目編輯。




帳戶損益


在選單「我的帳戶\損益」裡可以查詢今年、去年的已實現損益,也可以看今年尚未實現損益,這一頁基本上應該是與持有證券頁相同。



投資組合


在選單「我的帳戶\投資組合」裡可以整理你想觀察的股票清單,你可以在"觀察投資組合"裡選擇你設定好的清單選項,預設是default,你可以在右邊的框框建立新的投資組合清單名稱,然後選擇顯示該投資清單,在下方的股票代號欄位輸入你想要觀察的股票代號,按右邊的送出就會把股票加入這個觀察清單,在下方的股票清單裡按右邊的叉叉圖示,即可把該檔股票從清單中移除。



交易紀錄


在選單「我的帳戶\帳戶紀錄」裡可以查詢過去的所有買賣交易紀錄,你可以選擇你要查詢買進/賣出紀錄,或是只要查股息/利息的紀錄,也可以輸入股票代號,指查詢某檔股票的所有交易與股利紀錄,如果都沒有選擇,頁面的基本預設是最近30天裡的所有交易。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持股最近有沒有配發股利或利息了,股利有沒有被扣稅,也是透過這一頁來查詢。




帳戶設定


在選單「我的帳戶\設定」裡可以進行帳戶的交易與個人資料設定,你可以看到子選單還有個人資料、帳戶現況、登入/PIN、與暱稱設定。每3年需要更新一次的W-8BEN表格也可以在這裡做更新。




轉帳匯款


在選單「我的帳戶\存款轉戶」裡可以進行匯出匯入款項與資產轉移,如下圖,如果要從第一證券將錢匯回台灣,請選擇"現金轉移\從第一證券提款\匯款",點擊"國際匯出款授權表格"下載PDF檔案,填寫你在台灣的銀行資料後,拍照Email給cashier@firstrade.com即可。





如果是要匯款到第一證券,就選擇"現金轉移\存款至第一證券\銀行匯款",點選下方的"國際",網頁就會顯示匯款給第一證券的銀行資料,將這一頁抄下來或印出來拿去台灣的銀行進行匯款即可,注意,匯款時一定要在匯款附言確實填寫你的第一證券帳戶號碼8碼與你的英文全名,否則這錢會不知道要算到誰的帳上。



如果你不是要從海外匯款,而是要從別的美國券商將資產轉移到第一證券,那麼你就需要選擇"資產轉移",可以使用第一個項目轉移全部資產過來,或是第二個項目轉移部份資產過來,轉移部份資產會需要先下載並填寫"轉入帳戶資產表格"的表單,填寫好後由這裡上傳。




交易費用


在選單「客戶服務\交易費用」裡可以查看所有的交易費用,譬如你可以看到在第一證券買賣股票、ETF、期權、與共同基金都是免費。




從第一證券匯款回台灣的手續費是 US$35,將第一證券的資產全部轉移到其他美國券商的手續費是 US$75,如果只轉移部分現金的話是 US$55,每轉移一檔股票的費用是 US$50。



各式表格


在選單「客戶服務\表格中心」裡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表格,如果你有需要填寫甚麼表格,可以到這一頁來找找看。




交易


在第一證券裡要進行交易非常簡單,你不用特別到交易的頁面,直接在網頁下方就一直會有個快速交易的功能,你只要在下面浮動的視窗裡輸入股票代號後按GO就可以取得目前報價,右邊有一個上下的箭頭可以展開或收合交易視窗。

接著在下方選擇交易種類(買進/賣出),然後輸入股數與價格,你也可以直接點上方的出價或要價,該價格就會自動填入限價欄位裡,然後選擇你的價格跟交易有效日期,最基本的就是用限價買進或賣出,他就會成交在你設定的價格,如果你急著趕快成交,不在意成交價格比目前成交價高一點或低一點,你也可以選擇市價,有限期限可以選擇只有當天有效,或是90天內都有效,然後按下"下單"就可以了。要注意你的總價不能超過現金購買力的金額,你可以先按"檢視"檢查看看。




你若想交易選擇權,可以點擊報價右邊那個藍色連結的圖示,就會出現下方的畫面。你先選擇你想交易的期權到期日,然後點選你想要交易的價位,資料就會帶進下方的交易欄位,然後請選擇你的訂單類別,看你是要買進還是賣出,然後要下多少合約,美股的選擇權1個合約是100股股票,如果你是要賣賣權(Sell Put),你要確定你有足夠的現金可以當保證金,譬如畫面中如果要賣1個合約(台灣的1口) 52.5元的賣權,就會需要US$5,250元保證金,到期歸零可收的權利金是3.7元,100股就會是370元,實際金額算法可以另外搜尋研究,然後確認你的價格按"下單"就完成了。

如果52.5元的賣權到期後股價高於52.5元,該筆選擇權價值會歸零,你可以收到370元的權利金,如果股價低於52.5元,你可以賠權利金,又或是執行交易,以保證金5,250元取得100股的AMD股票。



詳細報價


下方就是「詳細報價」網頁的截圖,這裡可以看到許多個股的資訊與財務資料,這邊就留給你自行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