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很多人投資ETF,我發現有兩類人的比例增加。一類是本來不太敢買股票的人,或許是這些年台股的強勢,加上ETF不用研究各股,不會有倒閉的問題,越來越多人敢拿銀行的現金來買ETF。
另一類是習慣投資個股的人,或許是研究個股太花時間,或許是不容易獲利,也或許是ETF現在真的熱門,有些股市老手也開始部份投資ETF。
不過,發現有些人會用過去投資個股的習慣來分析ETF,譬如會看K線來判斷進出場時機,會看價量變化,或甚至是用槓桿做極短線的操作。我個人認為這些方式真的很不適合用在ETF投資上。
個股有投資人對企業未來獲利與表現的預期與評價,給予不同的價值評估,這個價值評估落差就會造成股價的變動。資金買氣與當時的風向也會影響投資人買進或賣出的意願,價量確實可能對股價造成短期性的影響。
但是,ETF是一籃子的股票所組成,裡面包含數十檔個股,理論上投資人沒有辦法用裡面的特定幾檔成分股,就來判斷該檔ETF未來的價格漲跌。當然....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或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