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ETF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ETF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3/19

00939 統一台灣高息動能 ETF

 


00939 是統一投信於 2024 年 3 月新推出的 ETF,主打兼顧「高股息」及「高效率」的投資組合,篩選出 40 檔 成分股,是一檔月配息的高股息ETF。


00939的選股邏輯,是從上市櫃市值前 250 大股票,經過流通性篩選,再過濾最近2季每股盈餘總和大於0,最近3年平均現金股利發放率介於0%與120%之間,排除最近一季營業利益率及季增率同為最低30%的股票,再排除定期審核生效日前已除息之年配息或宣告不發放現金股利之股票。最後依據股利率挑選前40檔個股。


簡單解釋,就是要找半年內公司有盈餘的企業,也排除營業利益率較差的公司,再排除不配發股息的企業,然後挑出配息率最高的前40檔個股。每年的5月會調整一次成分股。


特別的是,00939會在每年的1月與9月,依據成分股夏普值的高低,做權重的調整。夏普值前50%高的成分股調高權重,後50%的成分股進行減碼。所謂的夏普值是用報酬率除以標準差,代表的是每單位風險獲得的報酬,夏普值越高,投資標的的CP值越高。


目前00939的成分股產業分布,通信網路業佔16.4%,航運業佔10.11%,金融業8%,食品業5.8%,佔多數的電子業僅約40%,算是眾多高股息ETF裡比較特別的。目前前十大成分股分別是統一、玉山金、中華電、台灣大、聯電、遠傳、鈊象、長榮、日月光投控、長榮航,電子類股只佔了2檔。


但在剛發行時,00939的電子類股占比高達90%,所以由此可以得知,這檔高股息ETF的選股結果,並不會針對特定產業,只要能符合選股邏輯標準,每年更換成分股的時候,很可能會大幅更換,產業分布也可能有很大的變化。這也表示,這檔ETF的內扣管理費不會低。


由官方公布的歷史數據回測,00939追蹤的特選臺灣高息動能指數,近5年平均股利率達 9.85%。最近的4次配息都是0.063元,以此推算12次配息,總配息金額會是0.756元,以目前的股價14.56來計算,股息殖利率只有5.16%,與其官方宣告的近5年平均股利率9.85%有一段落差




以近半年的股價表現而言,00939與00878都是報酬率比較好的高股息ETF,其次是0056,而電子股佔比較高的00929與00919則敬陪末座。過去半年的績效不太表未來這幾檔高股息ETF的長期表現,但以00939的選股邏輯來說,還算是可以長期持有的高股息ETF,只是其股息殖利率目前還不夠耀眼,看過幾個月後能不能配出更多的現金股息。




2025/2/26

 


最近看到不少人拿2024年的0050績效來證明市值型ETF比高股息ETF好,我們先不論市值型ETF是否一定比高股息ETF好,但僅用一年的績效表現就來論述哪一種ETF比較好,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方式。


我們以市值型ETF的代表0050與過去兩年表現優異的00915當作高股息ETF做比較,採用YP-Finance的資料為基準,表1顯示,在2024年的表現中,0050以49.25%的總報酬,勝過00915的23.19%,在2024年的表現裡,市值型的ETF優於高股息ETF。




但我再往前看一年,表2顯示,只看2023年的單年報酬表現,就會發現00915以61.56%的總報酬,大勝0050的26.88%。換句話說,2024年初的時候,會有一批人拿這一年的數據來反證,誰說市值型ETF的績效表現一定會比高股息ETF好。



若我把這兩年的績效合在一起統計,表3顯示,00915的兩年總績效99.03%,還是比0050的88.6%好。如此,我可以大膽的說,高股息ETF的表現,可以勝過市值型ETF嗎?



我換一檔表現同樣優異,發行時間更久的00713來做比較。表4顯示,統計2022年初至2024年底這3年的整體績效,00713這檔高息低波的高股息ETF整體表現以57.7%勝過0050的48.11%。




3年的統計時間足以當作績效表現參考了嗎?我再把時間拉長一點,表5顯示,統計2020年初至2024年底這5年的績效表現,可以看到0050以總報酬率136.57%些微勝過00713的134.91%,年化報酬率僅差距0.16%。




若再拉長時間到7年,表6顯示,0050就以200.8%的總報酬率勝過00713的175.58%,年化報酬率多了1.46%。




以上各項數據顯示,若只比較一兩年期間的報酬數據,不同類型的ETF都有可能表現出色,勝過其他種類的ETF。但若比較時間拉長到5年以上,可能就僅剩少數幾種ETF的總報酬可以長期勝出。


如果你的投資期限目標只有一兩年,不管是市值型、高股息型、單一國家型、特定產業型的ETF都可能是好標的,只是你要有判斷選擇能力,當然還包含了ㄧ些運氣。如果你是要長期固定持有的標的,或許市值型ETF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近幾年美債跌跌不休,股債雙跌屢見不鮮,也有不少人說資產配置沒有用了。


資產配置的表現要看的時間更長,如果只看3、5年的績效表現,你可能會發現,有些時候是單純100%持有股票比較好,有的時候是大量持有美債比較好。但若你以1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來看,股債配置還是有其優點與必要性。


股債配置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投資報酬,而是分散風險與穩定資產波動。雖然在股債雙跌的時期,債券並沒有上漲來抵銷股價的下跌,但持有中期債券的下跌幅度,還是明顯比股票要低,對比100%只持有股票的人來說,股債配置還是降低了資產下跌幅度。







2025/1/15

這幾檔高股息ETF要怎麼選呢?

 


年底又到了多檔高股息ETF配息的討論與比較,有幾檔月配息的高股息ETF配息殖利率越配越低,有幾檔還能維持在超過年化10%的配息殖利率,到底該不該換股持有呢?


今年的高股息ETF總報酬前幾名又出現了00915與00918,這兩檔在2023年就是報酬最高的兩檔高股息ETF,2024年又再次排名在前,這兩檔到底能不能投資呢?


今天要比較00915、00918、00878、00713與00919這五檔該如何選擇,先介紹各檔的選股邏輯特色:


  • 00915:排除營業表現較差個股,選出過去3年股利率高,過去1年還原標準差低波動的個股,優先挑選市值200億以上,選出前30檔股票。
  • 00918:由前33%高股利率個股,依據最近最多15次高除息填息率,取前30檔股票。
  • 00878:由符合ESG評級BB以上企業,選出過去3年平均年化股息殖利率,與近12個月年化股息殖利率加權後,選出前30檔股票。
  • 00713:除了考量高股息,還將營運能力與股價波動納入權重考量,訴求低價格波動的高股息50檔股票。
  • 00919:依據5月定審前已公告的現金股利金額,跟12月定審前預估股利率高低,選出前30檔股票。


依據這些選股邏輯,你會如何挑選你想投資的高股息ETF呢?


00915與00918已上市超過2年,這5檔高股息ETF已經都有超過2年的股價與配息紀錄,如果不看選股邏輯,光從過去2年多的歷史統計資料,我們又可能做怎樣的選擇呢?


這張圖統計自2023/01/01(2年)、2024/01/01(1年)、2024/07/01(6個月)、2024/12/01(12月)起至2024/12/17止的含息累積報酬,還有從MoneyDJ取得的該檔夏普值與標準差資訊,來做參考依據。


參考過去股價與配息紀錄,這幾檔又可以怎麼選呢?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10/23

熱門與老牌公司債ETF比較

 


今天要比較一下4檔公司債ETF,分別是2023年底才上市就擁有大量受益人數的群益ESG20 年期以上BBB 投資等級公司債ETF(00937B)與國泰10年以上投資級金融債券ETF基金(00933B),還有成立超過5年的元大20年期以上BBB級美元公司債券ETF(00720B)與中國信託10年期以上高評級美元公司債券ETF(00772B)。


先介紹高人氣的00937B與00933B,這兩檔都是月配息的公司債ETF,以最近一期的配息計算12個月的年化報酬率,00937B約有6.24%的殖利率,00933B約有5.04%的殖利率,兩者殖利率的差別主要在其成分債產業別、債券年期與信用評等。


00937B持有全球15個產業,並納入Sustainalytics ESG風險分數小於30分者,並排除爭議性武器與成人娛樂分數大於20分的公司,單一產業有10%以上的權重上限,並且僅挑選成熟市場的大型美元公司債,債券期限為20年期以上。


00933B持有的是全球純金融產業,有80%以上是美國企業,其債券期限為10年期以上。由於金融產業通常都是倒債風險較低的企業,其票面利率自然也會比大多其他產業的公司低,而債券期限又比00937B短,自然其配息殖利率相對會較低。


另一方面是這兩檔選擇的信用評等規定,00937B要求的標的,其信用評等限於BBB+與BBB-之間,而00933B要求的信用評等為BBB-以上,其中包含了全球金融業龍頭發行的債券,信評皆為 A- 以上。


債券的性質,較高的信評會換來較低的配息,是其中一個因素,再加上00937B的產業分散特性與債券期限較長,都可為其帶來較高的配息殖利率。其他不同的條件,00937B債券須符合票面利率4.5%以上的條件,而00933B所挑選的債券必須為固定利率,但能包含主、次順位債券。


補充說明,債券有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10/8

00961 FT 臺灣永續高息 ETF

 


最近看到有一檔在募集的高股息ETF(目前已經發行),號稱是月配版的00878,引起我的好奇來了解一下這檔ETF。所以這篇會來基本介紹一下這檔ETF的選股邏輯與特性,也比較一下它與00878的差別。


00961 FT 臺灣永續高息 ETF 是檔由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推出的高股息 ETF,追蹤的指數是ICE 臺灣 ESG 高息指數,從上市櫃公司通過流通性篩選後,留下最多150檔個股,在經過一套篩選邏輯後,再依股利率選出30檔成分股。


00961的選股邏輯是先挑選過去12個月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大於零的企業,並依ROE排序篩選出至少70檔個股,然後依照股利率乘以市值,由大到小排序,再依股利率排序,選出 36 檔股票,優先納入成分股候選名單,再決定30檔成分股。


00961的成分股調整是在每年的5月與11月,5 月底前調整成分股時,會依個股最新公告股利調整成分股,準確取得高殖利率的個股。每年11月底前調整成分股,佈局高獲利成長與高股息潛力股,追求未來可能可以成長或能配出高息的個股,個股權重最高 10%


這個成分股的挑選邏輯其實與00919更像,5月選擇已經宣告股利的企業來挑選股息殖利率高的個股,年底的時候依據企業的EPS成長率來選成分股(00961是依據ROE的成長率)。而00878的主要選股邏輯是過去3年有穩定配息紀錄的公司,成分股調整的數量會比較少。


在同樣的ESG要求方面,00878要求的是ESG評鑑BB級以上,而00961僅排除Sustainalytics ESG 風險評分低於30分的股票,這兩者也是有些許不同。


我們再看一下這兩檔ETF選出來的成分股相似度有多高。00878的前十大成分股是聯發科、

聯詠、可成、聯電、國泰金、日月光、富邦金、廣達、光寶科、微星,00961的前十大成分股是聯發科、聯詠、瑞儀、長榮航、可成、京城銀、力成、玉山金、遠東新、大聯大,重複的部分只有3檔(聯發科、聯詠、可成),重疊性並不高。


經由上述的介紹與比較,號稱是00878月配版的00961,事實上在選股邏輯與前十大成分股的比較上,兩檔ETF都有一定程度的落差。與其說00961是月配版的00878,倒不如說它是月配版的00919,只是多加了一點點ESG篩選條件。




2024/6/19

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近四年績效回顧

 


台股的高股息ETF不斷地推陳出新,四月份又推出了3檔月月配息的高股息ETF,近幾年高股息ETF會變的這麼受歡迎,各家券商持續推出各種不同選股邏輯的高股息ETF,這股高股息風潮,其實都是從2020年國泰投信推出的00878開始的。


過去只要提到高股息ETF,第一代表就是過去最知名的元大0056,但00878首推季配息的配息方式,且頭一次加入了收益平準金機制,讓高股息ETF的配息頻率增加,也穩定了每一季的配息金額,一推出後就受到股民瘋狂追捧。


00878成立至今將近4年,以2024年4月底時統計的台股ETF受益人數,00878依舊以近125萬人穩居第1名,基金規模以2600多億排在第3名,僅落後第2名的0056約173億,有可能在幾個月內超越,成為台股受益人數最多,資產規模最大的高股息型ETF。


我們簡單複習一下00878的選股邏輯,這檔高股息ETF首重的是符合ESG條件與過去有穩定配息紀錄的企業,於2020年7月掛牌,在每年的2、5、8、11月配息,持有30檔成分股。


企業須符合ESG評級BB以上,市值大於7億美元,近四季的EPS為正,之後以各期現金股利率排名,排除最後10%之股票,再依股利分數排名挑選前30檔。股利分數是以近12個月年化股息殖利率佔25%,近三年平均年化殖利率佔75%來統計,這樣可避免景氣循環股。


這檔ETF的可分配收益分為兩項,第一,投資所得之現金股利、稅後利息與收益分配在扣除成本費用後,即為可分配收益。第二,投資之已實現資本利得扣除資本損失與費用後,如為正數時,亦可併入可分配收益。


簡單說,00878並沒有限制當淨值低於發行價時,不得分配已實現資本利得,這與近期分享的00943、00944與00946的規定大大不同。


00878於4月中時的前十大成分股分別為華碩、仁寶、大聯大、緯創、聯發科、英業達、聯強、廣達、可成、與瑞昱,最大的成分股佔比5%,第十的成分股佔比3.77%,即使是排最後的第一金也有佔比2.18%,可說各成份股的權重比例都沒有相差太多。


產業分布比重較多元,也很符合2020年剛成立時的特性,電腦與週邊設備佔30%,其次是金融保險22%,第三是半導體業17%,電子通路佔8%,通信網路業也有5.6%。這比較像是過去追求產業分散的高股息成份股,不像近期推出的9字頭高股息ETF,雞蛋都壓在同一個籃子,大量集中在波動大的電子與半導體類股。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6/12

00944 野村臺灣趨勢動能高股息 ETF

 



今天介紹一檔野村投信在4月份募資的高股息ETF,這是一檔主打強勢、高息、低重疊的高股息ETF,號稱具有領漲抗跌的特性,發行價格設定在15元,以下先介紹這檔高股息ETF的選股邏輯與特點。


00944 野村臺灣趨勢動能高股息會從上市櫃規模前300大的企業中篩選出50檔成分股,有排除創新板與建材營建股票,調整成分股與權重的時間是在每年的5月與11月,配息頻率採月配息,也有採用收益平準金機制,這幾點與00946相同。


他的選股邏輯是在做過基本流通性過濾後,先篩選出最近4季稅後純益總和為正,簡單解釋,就是企業在最近一年必須不能賠錢。而且近3年內皆有配發現金股利,這個條件同00878與00943,公司有編制最近年度永續報告書(ESG)並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


成分股的權重排列方式有兩個加權指標,一個為股利率,占50%,另一個為動能指標,也占50%。動能指標是看當時的還原收盤價與最近52週的還原收盤價最高點之相差比例,股價最好是能超過過去高點,屬於強勢上漲的股票。


5月定審會鎖定已宣告配息率的強勢股,這邊指的已宣告配息率並不同於00900或00919,看當時已經宣告年度現金股利的公司,以最近4季現金股利總和/審核資料截止日股價,而是以最近12季的現金股利總和/審核資料截止日股價 X 3。


這個算法有一點點奇怪的地方,若過去2年的股價是下跌的,而股利率也都差不多,那表示過去2年的配息會比今年高,加總後去除以現在比較低的股價,殖利率會更高,這對於股價持續上漲的強勢股來說,這樣的股利率算法比較吃虧。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6/5

00946 群益台灣科技高息成長 ETF

 


今天要介紹這檔在2024年4月22日開始募集的高股息ETF,這是由群益投信所推出的ETF,也是第一檔將外資認同度納入篩選成分股條件的一檔ETF,發行價格與00940同樣是設定在10元,我們來看看這檔高股息ETF的特點。


00946 群益台灣科技高息成長 ETF是從台灣上市櫃電子產業,市值前250大企業裡,篩選出50檔成分股,調整成分股與權重的時間是在每年的5月與11月,配息頻率採月配息,也有採用收益平準金機制。


他的選股邏輯是在做過基本流通性過濾後,先篩選出最近4季稅後純益總和為正,而且11月定審時,當年度至少有2季的稅後純益也是正數。簡單解釋就是,企業在最近一年必須不能賠錢,而且當年度至少有兩季是賺錢的。


然後外資持股占比前80%高,也就是刪除外資持股占比最後20%的企業。這一個條件等於是在看外資的認同度,外資敢買,且持股不低的企業,代表外資也認同這檔個股,才會保留在成份股清單裡。


每年5月定審時,會排除審核資料時間,已決定不配息、未決定發放現金股利金額、或生效日前已經除息的年配息股票(就是今年不會再配息了),然後保留股利率排在前50%的企業。


通過以上的條件篩選後,會依照其高息成長綜合指標來排序,由高至低選取合格的成分股。指標內容考量了近四季毛利率總和、股利率、外資持股占比與

最近四季綜合損益之同期成長率,至於其計算方式,公開說明書裡並沒有透露。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5/29

00943 兆豐台灣電子成長高息等權重 ETF

 


今天要介紹一檔將在4月29日至5月3日募資的高股息ETF,這檔由兆豐投信推出的高股息ETF代號為00943,成分股有50檔,發行價格為15元,有採用收益平準金機制,是一檔月配息高股息ETF,可分配收益加計已實現資本利得、資本損失與該負擔之費用後,若低於發行價則不配息,配息後之價格也不得低於發行價。


這檔ETF的主要投資標的是電子產業裡具有成長性與穩定高股息的企業,所以在經過流動性篩選後,會挑選近四季稅後純益總和為正者,且近3年皆配發現金股利者,還有自由流通市值達台幣50億元者。


接著依照其股利率與獲利成長指標,分別遞減排序計算綜合分數,選取分數排名前50名之股票,若分數相同,優先納入研發費用總額較高者。這50檔成分股的權重相等,不重壓少數個股,降低個股風險。


這檔ETF每年的6與12月會進行成分股審核,除了調整成分股外,也會將每檔成分股的權重均等配置。其前十大持股為漢唐、達興材料、鴻海、瑞儀、宏碁、瑞鼎、和碩、揚博、晶技與宇瞻。前三大產業為半導體(30%)、電腦及週邊設備(16%)與電子零組件(14%)。


我將其前十大成分股的過去配息殖利率整理出來,看看他的選股邏輯是否真能選出能穩定配息的高股息電子股。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5/8

台積電股價還能漲到哪裡?

 


最近對台積電稍微做了一些功課,上週台股收盤終於站上2萬點,權重最高的台積電必然功不可沒,從今年不到600點的價位,漲到了780點,台積電未來還能不能續漲,對台股大盤的影響必然也很大,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台積電的近況與未來前景。


我不是半導體專家,對這產業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僅能從目前看的到的資訊做基本分析。


我們先說矽晶圓這項技術,由於晶片發熱會限制電腦等裝置的效能,所以科學家在嘗試用其他材料來製造晶圓,譬如合成鑽石、超純玻璃、氮化鎵與砷化硼。主要目的都是在解決發熱與導電性等問題,甚至是以矽光子來取代電路中的銅線,大大加速資訊傳輸。


據目前可以看到的研究資料顯示,以上這些技術在未來10年內都難以達到成熟地步,足以取代目前以矽為主要晶圓材料的開發技術,所以應該尚不須擔心目前的半導體技術有被完全顛覆的可能性,譬如智慧型手機淘汰傳統按鍵式手機。


第二是台積電的晶圓生產能力,不管是技術或是產能都還是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雖然三星與英特爾都屢屢宣稱已開發或可生產更低奈米的晶片,但其品質與良率都還難以與台積電抗衡,能大大搶走台積電的晶片訂單。


台積電比其他晶圓代工公司強的不只是晶圓技術,更包含其在台灣有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彼此能互相配合需求,這也是其他國家想要複製,或是要台積電前往設廠時,所碰到的最大困難,此模式相當難以複製。


所以,可以大膽預估,台積電的競爭優勢在未來5年內,應該都很難看到競爭對手得以超越。這也表示,它的毛利率應得以維持在一定程度的水準,而其營收能否成長就要看未來產業的應用是否能繼續擴大。


過去疫情期間,車用晶片的需求站台積電的營收比例越來越高,而目前大多車用晶片的技術只需要12~28奈米,算是非常成熟的製程,只有少數高階車用晶片會用到5與7奈米製程的晶片。


另一項從去年快速增加需求的是AI晶片,拜輝達的AI處理器需求所賜,3奈米製程的晶圓需求量大增,而且會持續到2026年,黃仁勳在GTC的演講,更讓人們看到近期AI可能的發展地步,台積電也將與輝達合作,將 GPU 加速運算整合到台積電工作流程中,以大幅提升效能、提高生產率、縮短週期時間以及降低功耗需求。


基於以上基礎分析,對於台積電未來2、3年的業績頗能令人期待,台積電的法說會也說,2024年的業績預期會比去年成長21%~26%,以去年EPS32.34元來計算,今年的EPS可期待看到40元。大摩對台積電在2024年的EPS預估為38.26元,在2025年的EPS預估為47.08元。


若未來幾年的產能增加,需求也如預期的增加,台積電營收可能可以繼續保持亮眼的成績,若沒有特別大筆的資本支出,能維持其毛利率不降低的情況下,未來2年可以期待每年20%的營收成長,2026年的EPS上看57元。


對於產業發展成熟的公司來說,一般會給的合理本益比是15倍左右,成長型企業一般會給到20~25倍本益比。


若以台積電今年40元的EPS,每年成長20%的預估來推算,20倍本益比可以預期的股價會是800元、960元與1,140元。用25倍本益比計算的話,預期股價是1,000元、1,200元與1,425元。目前的台積電本益比是23倍左右,以上數字可供參考。


但....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4/24

00940的自由現金流選股條件重要嗎?

 


看到一篇新聞在介紹00940的選股邏輯,其中一點在討論自由現金流的好處與影響,這篇文章雖然是在介紹00940,提到00940納入自由現金流量指標,是市面上眾多ETF中唯一採納的指標,此為其特別之處。但我對於文中提到的自由現金流有些簡單想法補充。


自由現金流量 = 營業現金流量 – 資本支出


自由現金流為負的話,從公式上來看,表示資本支出大於營業現金流量,資本支出是指把錢用來買固定或無形資產,而營業現金流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或投資所增加的現金流入。


企業用來買資產支出的錢,大於企業銷售與投資所賺進來的錢,因為現金流量就是看公司帳上現金,支出大於收入,就代表公司可運用的現金會減少,短期還不具特別意義,但若長期如此,則公司的營運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以家庭花費來舉例,每個月的家庭收入有10萬,扣掉生活費等8萬元支出,每個月的銀行戶頭還可以留下2萬元,這就是正現金流。從疫情開始,某人的公司減薪維持營運,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只剩6萬,但家庭花費還是維持在8萬,每個月變成透支2萬,就必須要靠過去的存款支應這2萬元,這就是負現金流。


假設家裡銀行戶頭原本有20萬元存款,若....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4/10

買低波動高股息ETF,不如買債券」

 


許多人想透過高股息ETF領到超過5%的配息,但又怕股價波動大,怕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於是考慮找股價低波動的高股息ETF,就只期望每年可以穩穩的領5%~6%的現金股利,不在意股價是否能上漲賺到價差。


抱持這樣心態的人,我會更建議認真考慮買投資等級債券,甚至是殖利率稍微低一點的美國公債。這時建議買公債不是要去賺降息時的價差,是要長年領取穩定的利息。這裡建議的是直購債,不是任何債券型ETF喔。


過去我多次介紹過債券,債券的特性我在簡單說明一下,這像是一個國家或公司發給投資人的借據,借據會寫明借款本金多少錢,借款到甚麼時候,借款期間每年會提供多少利息。不同國家與公司會有不同的還款能力,所以也有金融機構會對不同的債券(借據)給予不同的信用評等。


美國政府公債被認為是接近零風險的投資商品,就當作是由美國財政部所發行的借據,投資人(包含許多國家)相信美國政府一定會如期配發利息與償還本金,美國公債的規模也超過20兆美元,美國短期公債的殖利率通常也會非常接近美元定存利率。


美國20年期國債殖利率,自2023年就曾突破4%,在10月時更曾超過5%,如果你是追求5%穩定配息的投資人,沒有期待額外賺到價差,也害怕本金的虧損,相較於台股的高股息ETF,你更應該優先考慮買美國國債。


再以美國公司債為例,以我最常用來舉例的TBC來說,TBC是美國電信公司AT&T發行的Baby Bond,票面利率5.625%,在寫完章時的收盤價是24.75,每年固定配息1.41元,這時的配息殖利率是5.697%,之前價格低於23.5元時,值利率更超過6%,這檔公司債的到期日是2067年8月1日(2023年8月1日已可以25元發行價贖回)。


這表示,如果AT&T這家電信公司的財務沒有問題,債券沒有違約,投資人就可以每年領1.41美元(5.697%殖利率)一直領到2067年,距離現在還有40幾年,如果公司決定提早贖回這檔債券,投資人可以拿回25元的本金,不用擔心價格虧損。


當然,購買債券也並非是沒有風險,除了有可能發不出利息或歸還本金的信用風險外,還會有利率風險、再投資風險與匯率風險,這些都必須要一併納入考量。以上所說的債券都是指直購債,不是債券ETF喔,直購債透過券商都可以買到。


總結,如果投資高股息ETF為的只是想安穩領到每年5%的股息,最好股價低波動,股價又都可以每年填息,其實更能有這樣穩定表現的商品會是債券。趁目前債券殖利率還不差的機會,可以購買年期還夠長的債券,長期持有到債券到期,在到期前可以穩定的領取固定利息,不用擔心這段期間的價格變化。


當然,絕對要考慮到信用風險,千萬不要為了領取更高的配息,想長期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反倒有可能落得血本無歸。




2024/3/27

00918 大華優利高填息 30 ETF

 


去年有兩檔較不為人知的高股息ETF績效驚人,分別是00915與00918,在去年都獲得大約60%左右的含息總報酬,名列台股ETF前幾名,上週以介紹過00915這檔ETF,今天接著介紹00918這檔大華推出的高股息ETF。


這檔00918是在22年11月上市,選股邏輯相對簡單,除了高股息以外,還著重配息後要有能力填息。


甚麼是填息呢?


我們應該知道,一檔股票現金配息後,是把公司的資產改以現金的方式發還給股東,資產的總值應該還是要維持一樣的,只有當配息後的股價能漲回原本的價格,手上的現金配息才是真的賺到,否則只是資產轉變形式而已,也是常聽到人家說的左手換右手。


舉例來說,一檔股價100元的股票,宣布配息8元,當下的換算配息殖利率是8%,大部分投資人都認為,買了這檔股票領到配息就是可以賺到8%的報酬率,但其實在配息後,股票的價格會變成92元,銀行證券戶頭會多了8元(以持有一股,並忽略稅金與手續費計算),總共的價值還是100元。


如果兩週後,股價漲到95元,再加上手上的現金8元,總共是103元,投資人實際的獲利其實只有3元,也就是3%,想要完整賺到所謂的8%配息報酬率,股價得要漲回到100元才能算,這也就是所謂的填息,把扣掉的8元現金股息漲回來。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3/13

00915 凱基優選高股息 30 ETF

 


2023年冒出兩檔整體報酬表現很好的高股息ETF,是過去很少人注意到的,分別是00915與00918,這篇就針對這檔選股邏輯比較複雜的00915做介紹。


00915 凱基優選高股息 30 ETF是在2022年8月9日上市,風險收益等級是RR4(一般股票型ETF都會是RR5),這檔高股息ETF主要在挑選避開股價高波動的高股息股票。


指數會從市值前300大上市櫃的企業裡挑選符合流動性標準的公司,在近12個月的成交金額總額前80%裡的股票裡,必須要達到近12個月交易總額排在前20%,或是至少有8個月自由流通週轉率達3%以上。近四季的EPS也需大於零。


合格股票還須排除近126日的日還原報酬標準差最高10%的股票,可解讀為排除約半年內的還原報酬變動最大的10%股票。再排除金融業的ROA與非金融業的ROE最低的25%股票,可解讀為排除企業營運表現報酬最差的四分之一。


剩下符合條件的企業,會再依據股價波動大小與股息股利率排序,取前30檔當作成分股。首先會先以近252日的還原報酬標準差做排序,大約就是一年內的股價波動度,由低到高排列,優先取波動度低的股票。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2/28

0050的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只有5%?

 



最近看到有人說,投資0050的年化報酬率沒有9%多,大多數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年化報酬率其實只有5%多。甚至有人建議,不要相信建議你一直存的人,與其等待30年後才開花結果的投資方式,不如盡早靠著週轉率把本金滾大一點。


我看一下0050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只有5%的資料來源,應該是來自MoneyDJ理財網,選一檔ETF後,在"投資策略"分頁,可以試算某段特定期間的定期定額、定期定值與定期定股的投資報酬率。


如圖片所示,0050自上市後開始定期定額進行投資,每個月投資1萬元,忽略手續費與稅等成本,直到2024年1月,總投入金額是247萬,資產終值是775萬,總獲利528萬,總報酬214%,年化報酬率5.73%。


我再試算另一檔0056自上市後至今的定期定額投資績效,在同樣條件下,總投入金額是193萬,資產終值是482萬,總獲利289萬,總報酬150%,年化報酬率5.88%。


首先,你可能會先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0050的總報酬率是214%,0056的總報酬率只有150%,明明總報酬率不一樣,為何兩檔的年化報酬率會是一樣的。那是因為統計的時間不同。


這邊要再複習一下年化報酬率是甚麼,只單純計算期初本金與期末金額而計算出的報酬率,是所謂的累積報酬率,再將時間因素考量進去,讓報酬在同一個投資期間標準上比較的計算,就叫「年化報酬率」,年化報酬率是考量了投資期間複利的計算方式。


換句話說,某一樣投資的年化報酬率若有5%,這表示這檔商品在某一段特定期間內的投資績效,約等同於你將這筆錢放在5%利率的銀行定存,而且持續複利滾存同樣一段時間後的投資結果。


為什麼0050與0056的總投資報酬率不一樣,但年化報酬率的數字會很接近?因為0050的統計期間是20.5年,而0056的統計期間是16年。所以,若年化報酬率不變,0056的投資只要再多放4.5年,它的總報酬率也會來到214%以上。


年化報酬率除了多加考慮了時間因素以外,也有簡化統計期間的投資報酬率變化的效果。


某一筆本金投入某項投資產品,每一年所獲得的報酬率都不同,甚至有時候是賠錢的,但最後看投資結果時,只看當初投入的初始本金,到目前的投資價值,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累積變化,可以達到等同多少的定存複利滾存利率。


年化報酬率=(本利和/本金)^(1/年份)-1


我們看年化報酬率的公式,計算參數只有本利和、本金與投資年份。他並不管中間的投資報酬率變化,也不管你的本金是何時投入的。或精準地說,年化報酬率並不適合用來計算定期定額的投資報酬率。


我們這時再把MoneyDJ的數字套進來,總投資成本輸入247萬,本利和輸入7,752,483,投資年份輸入20.5,得到的結果就大約是5.74%,與MoneyDJ的數字很接近。


以上的意思是說,MoneyDJ的年化報酬率計算方法,只是簡單地把投入本金、資產終值與投資年份套入公式而已,但卻忽略了投資本金並非是初始單筆的投資金額,而是每個月1萬元的不同時期投資結果。


但回想一下前面解釋的年化報酬率,主要是要方便比較某種投資商品/方式,在特定一段期間的年化報酬率,必須要是單筆投入,持有一段時間,然後結算終值,這樣才有意義。


如同0050與0056的統計,雖然總報酬率不一樣,看起來好像是0050比0056好,但是真正能拿來一起比較的,應該是兩者的單筆投入年化報酬率,而非總報酬率。


所以,用MoneyDJ這個網站功能計算出來的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指出0050的年化報酬率只有5%多....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2/7

高股息ETF,誰比較好?

 


台股的高股息ETF相當多,每一檔的選股邏輯都有些不一樣,如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你可以分辨哪些是接近A企業,只管股息而不管企業經營,哪些是比較像B企業,不但要股息,還要企業成長的機會嗎?



以下連結節錄了幾檔比較知名或市值比較大的高股息ETF選股邏輯重點,去看看哪些是屬於A型企業,那些比較像是B型企業。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成分股挑選ESG 優質企業 (ESG 評級 BB 以上)、獲利穩健(市值大於 7 億美元,近四季 EPS>0)與高殖利率(殖利率前 30 大),目前的成分股有40%電腦及周邊,22%是金融保險,10%是半導體,通信網路只有4%。



00878的殖利率排名是依照進12個月年化股息殖利率,以及近3年平均年化股息利率,加權計算出股息分數後取前30名企業。意思是00878會優先挑過去3年有穩定良好的配息紀錄,加上近一年的配息殖利率也好的企業,就會排除掉最近因突然業績暴漲,或變賣資產獲得單筆收益的一次性高配息企業。



元大高息低波(00713):
成分股篩選條件較為複雜,是從市值前250大的企業中,根據其股利率、營運穩定度、權益報酬率、價格動能、股利發放品質、獲利能力、營運現金流量及波動度等指標來選擇,挑選排名前50名企業。



00713目前的成分股有60%的資訊科技,9%是金融保險,還有9%是食品工業,雖然00713追求的是股價低波動,所以會持有比較多的食品類股與營造相關類股,但台灣的產業大多還是資訊電腦相關,所以資訊產業類股還是佔了六成之多,但其5大權重股分別是仁寶、統一、台灣大、遠傳與彰銀,就知道這檔ETF的特性會很偏向傳統追求的高殖利率股票。



元大高股息(0056):
成分股是由市值前150大企業,依據其近幾季的EPS與股息發放率等指標,預測未來的現金股利殖利率,選取最高的50家公司作為成分股。目前有73%是資訊科技,8%的金融保險與3%的紡織類股,與前面介紹過的00713和00878相當不同,完全沒有食品類股與通信網路產業。



如文章前半段所介紹,由於0056的選股邏輯只看現金股息殖利率高低,不管這家公司過去幾年的獲利表現如何,也不管它的配息是否穩定,只要明年有可能配發高現金股息殖利率,就會把它納入成分股,所以它的成份股產業也可能變動很大,它每年有2次調整成分股的機會,每次最高5檔。


(隱藏內容)



以上介紹的8檔台股高股息ETF,你會比較偏好哪一種?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1/24

大盤大漲時,不同高股息ETF的差別






今天(2024/01/19)在台積電大漲6.46%的帶動下,台股大盤大漲453點(3.88%),我觀察了幾檔熱門的ETF漲跌情況,想指出以下幾點:


★ 0050的台積電權重佔了48%,台積電就貢獻了3.1%的漲幅,而00692的台積電權重只有38%,貢獻2.45%漲幅,這時台積電占比高就佔了好處。


★ 扣除台積電的漲幅,就是其他成分股的貢獻,0050的非台積電成分股貢獻0.78%,00692的非台積電成分股貢獻0.33%,多持有50檔成分股分散了風險,但不代表可有比較好的表現。


★ 不同選股邏輯的高股息ETF,著重過去配息穩定性的00878與著重當下高配息率的00919,不同的成分股在這一次顯現出了落差,00878漲幅2.06%,大大高於00919的0.87%。


★ 若在拿出其他的高股息ETF來比較,可看到不同的選股邏輯,在大盤大漲的情形下,可能會帶來明顯不同的表現,0056與00878的漲幅超過1.3%,00713、00919與00929的漲幅不足0.9%。


★ 著重股價低波動的00713與00929,與著重當下高配息率的00919都沒有在這次大盤大漲的機會下,帶來如00878那般的漲幅,即使是追求成長機會,完全持有電子類股的00929都只有上漲0.66%。


★ 一天的漲幅好壞並無法代表某檔ETF的選股邏輯比其他檔好,只能看出不同選股邏輯在不同情況下的差別,ETF的好壞還是要看長期累積的整體績效。


★ 台灣50反1(00632R)只有下跌2.16%,但台灣50的漲幅是3.59%★,追蹤落差相當大。





2024/1/17

00919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最近3年,ETF是台灣股市投資的顯學,許多過去不敢買股票的人,都開始願意買ETF。雖然我自己是以指數化投資為主,但台灣的投資人更喜歡高股息型的ETF,近幾年也不斷的有新的高股息ETF推出。


相繼推出的高股息ETF都有著不同的選股邏輯,每檔新推出的ETF都會考量投資人的需求與喜好,編制更合適的指數選股規則與配息頻率,來吸引喜歡高股息ETF的投資人,也因此,台灣股市有相當多不同類型的高股息ETF可以選擇。


這次要深入介紹的這檔「00919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是在2022年10月20日掛牌上市的的,已上市一年多,有3次配息紀錄,市值已超過940億,是排名第四大的高股息型ETF,也是全部台股ETF中第五大。


00919這檔ETF最令人追捧的一個特色是,過去3次的配息年化殖利率都高達10%左右,相較於過去的高股息殖利率大約都在5%~7%來說,能提供高達10%的年化殖利率可說是相當的吸引人,而且這不僅是短期現象,這個配息趨勢似乎還可以持續延續下去。


在決定是否要投資一檔ETF之前,首先要先真正了解它的指數選股邏輯是甚麼,選股邏輯是否合理,所挑選的成分股是否符合你對於這檔ETF的期待,甚至是配息方式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00919的選股邏輯是,會從上市櫃市值前300大的股票中,挑選出30檔符合高股息標準的成分股。成分股的日平均交易金額須高於8000萬台幣,近四季的稅後ROE須為正數,然後依據其股利率或預估股利率大小排序,挑選前30檔為成分股。


股利率指的是用董事會宣告當年度的現金股利,除以5月審核資料截止日的股價,而預估股利率則是用最近四季的現金股利,除以11月審核資料截止日的股價,再乘上累積前三季同期每股稅後盈餘成長率。


簡單說,5月底選股的時候,會挑選已經決定要配發現金股利金額的企業,換算當時的股利率,挑選最高的三十檔(當然還要符合前述交易金額和ROE等條件),然後將配息表現不好的成分股,換成當年配息狀況好的個股。12月換股的時候,會再觀察前三季的EPS成長率,汰弱留強,保留與選進今年EPS成長表現好的個股,等於是搶先布局隔年可能配出高股息的黑馬。


00919的成分股權重是以股利率為主,再依據其近6個月日成交金額之中位數來調整權重,個別權重的上限是10%,下限是0.5%。排序前15名即納入成分股,排名第16至45名則為候選,會以現有的成分股優先,按照排名挑選成分股,而12月份的換股最多只能替換8檔成分股。


因為高股息的選股邏輯是以股息率高低為主,並沒有針對特定產業做投資,所以其成分股的產業也算是分散,以最新持股來說,半導體產業占快一半,其他的還有航運股、電腦周邊與電子零組件等。12月底換股後的前5大成分股分別是長榮、聯電、瑞昱、聯詠與聯發科。


00919同樣也採用收益平準金制度,讓每一季的配息能更穩定,除了成分股的配息會拿來配發之外,替換成分股的資本利得也可當作配息的資金來源。


在每年12月底替換成分股時,挑選當年EPS成長率高的個股,在隔年很可能會將企業獲利成長反應在股價與股息上,不只要賺配息,也要賺企業成長的股價增幅,這也會反應在00919的配息與淨值,盡可能降低賺了配息卻賠了價差的風險。


00919的選股邏輯像是00900加上0056,每年5月的選股邏輯像00900,會選進已公布的高股息殖利率個股,而12月的選股邏輯比較像0056,會依據企業今年的業績表現,選進預估隔年配息率會比較高的個股。


雖然00919在5月的選股方式像00900,但卻沒有00900會大量替換成分股的缺點,舉例來說:2023年5月更換成分股時,只有替換了10檔成分股(約33%),而不像00900一次換掉75%,導致交易成本大增。


還有一點不同00900的是,它一年只有2次更換成分股的時間,大幅降低交易成本,12月的變更成分股更有限制最多只能替換8檔,也大大限縮了高交易成本造成內扣費用很高的可能性。頻繁更換成分股更可能造成成分股在完成填息前就被換掉的機會,導致領了股息卻賠了價差,這一點在00919的規則設計上都已避免。


在2023年12月底的成分股調整,剔除了前三季EPS成長率較差的個股,譬如陽明(-96%)、萬海(-102%)、佳世達(-68%)與南電(-65%),替換成兆豐金(92%)、東元(93%)、中信金(51%)、神基(90%)與台肥(70%)等等獲利高成長,預期隔年的現金殖利率會表現更好的個股。


由最近一次的成分股替換可以看到,00919的篩選邏輯,選進了獲利表現由谷底翻漲的金融股與傳產股,將獲利嚴重衰退的航運股與電子股,與今年漲多導致預期股利率偏低的AI概念股替換掉了。


00919在前兩次的配息都配0.54元,第三次配息是0.55元,以除息日前一日的淨值來計算年化配息率,都有在10%左右。而且他在12月底的可分配收益還有1.73元,這表示它還可以持續配發至少3次的0.55元,意即到2024年9月那次配息,所以只要股價在22元以下,都可以有10%以上的年化配息率。


最近台股也很流行月配型的ETF,除了00929、00934與00936等高股息型ETF外,還有00772B、00773B與00933B、00937B債券型的月配型ETF,部分投資人追求月月配息的ETF,感覺像是每個月都可以額外領到一筆被動收入。


其實投資人並不需要追求月配息型的ETF,因為一檔ETF的報酬率包含了配發的股息與淨值成長,它所持有的成分股能配發的股息與股價漲跌是不變的,並不會因為年配息、季配息或月配息,就讓投資人可以賺得比較多。


如果想追求月配息,我會更建議用幾檔不同配息時間的ETF來組合成月配息效果,會比僅持有一檔月配息的ETF來的好。因為不同的高股息ETF有不同的選股邏輯,分散投資可以分散風險,也分散機會。


舉例來說,00919的配息時間是每年的3、6、9、12月,搭配0056(1、4、7、10月除息)與00878(2、5、8、11月除息),就可以達到每個月領息的需求。總共持有110檔個股,不重複的有82檔個股,產業與持股更分散。


相較於00929而言,只有40檔成分股,分散性就比較低,如果這次它的選股邏輯造成績效不好,投資人的資金就是百分百的受到影響,沒有分散效果。


總結,00919的選股邏輯像是結合了00900與0056的方式,一次選進已經確定的高配息股,另一次依據該年營業獲利表現,選進隔年較可能的高配息股,追求整年都可以有高配息率。它又沒有高成分股轉換率與高內扣費用的問題,其至11月的費用率只有0.33%,持股產業分散,上市後至今的股價成長也不遜於其他高股息ETF。


對於喜歡買高股息ETF的投資人來說,00919算是可以長期持有的一檔ETF。它在去年12月18日剛完成除息,除息後是一個好的買進時機,填息後也算是賺到錯過的配息機會,一月份即將領到的年終獎金,在扣除年節預計的花費後,剩餘的資金也可好好安排好的投資機會。




2024/1/10

高股息ETF該怎麼挑

 



在台灣,許多人喜歡高股息股票,不管是可以配發高股息的個股,還是追求高殖利率的高股息型ETF,相較於漲跌波動劇烈的股票,穩定的股價與股息讓更多保守的人能接受。


傳統的高股息個股,應該要符合幾個基本條件,第一,有能力穩定的每年配發股息,而且要有一定程度的股息殖利率,要做到這一點,企業的獲利必須要夠穩定,這也代表該企業在其產業具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力。


第二,有持續的獲利成長能力,高股息並非只要能穩定配出高現金股利就好,企業若還能繼續成長,那每年可以配發的現金股利就能越來越多。該企業可以靠增加客戶、拓展新生意、新增商業模式等方式,來讓企業規模繼續擴大。


舉例來說,同樣是股息殖利率5%的高股息個股,A企業是股價100元,每年穩定配發5元現金股利,B企業是股價20元,配發1元現金股利,但隔年可以配發1.5元,股價默默漲到30元,再隔年可以配發2元,股價來到40元,股息殖利率一樣都維持在5%。


請問同樣都是5%股息殖利率的個股,你會想要買哪一家公司的股票?所以很多人鼓吹,高股息的股票要早點買,存起來,長期持有後的獲利會很高,將來以持有成本來看,你的配息殖利率可能是10%(譬如上面B企業配2元時,買進成本還是20元),而不是當下股價的5%。存股的概念就是這樣來的。


但高股息ETF的概念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ETF會固定時間替換成分股,即使你長期買進0056都不賣,這檔ETF的成分股也是每年都不一樣,你沒買賣,但發行的券商會幫你做成分股(個股)買賣,所以你長期存0056的效果,不會像是B企業那樣,而是比較偏向A企業那樣。


我們複習一下0056的選股邏輯與運作方式,0056每年有2次調整成分股的時間,分別是6月與12月,從台灣50指數與台灣中型100指數中挑選50檔個股,每次成分股調整最多只能刪除5檔與納入5檔。


0056有每檔成分股的權重公式,現金股息殖利率越高的個股,其權重佔比會更高,也就是持有的股數會更多,所以,0056的成分股買賣,並不只是新增或刪除成分股時會做買賣,在每次調整權重的時候,也會對每一檔成分股做買賣。


高股息ETF 0056的選股重點在於預測的現金股利殖利率高低,它並不管這家公司有沒有獲利,配息穩不穩定,這家公司是做甚麼的,只要預期它明年會配出夠高的現金股利,即使是一次性的,0056就會把它買進來。


所以在2021年海運股獲利大增時,配發高額的現金股利,長榮海運就被選進0056,連續持有2年,而且因為它的殖利率實在太高(45%),在0056的權重占比就非常高,0056還因此在2022年調整指數規則,並將成分股由30檔增加為50檔,以降低單一個股的權重比例。


以上所說的會有甚麼問題呢?因為高股息ETF....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3/12/27

00934中信成長高股息ETF

 


前陣子看到一篇新聞內容是分析幾檔月月配息的高股息與債券ETF比較,裡面有兩檔較新的ETF,分別是00934(中信成長高股息ETF)與00936(台新台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裡面有些內容我有不同意見,這邊簡單做分享。


其中一段寫到,能接受高風險的人選00929、00936,想跟大盤接近就好就選00934,保守對風險厭惡的人選00933B。但我認為00934的績效很難跟大盤接近,從他的選股邏輯就知道不太可能接近。


首先,00934是一檔高股息ETF,光是高股息訴求的ETF,就不太能期待他的績效會跟大盤接近,不太可能想要領年殖利率超過7%的現金股利,又要股價有跟大盤一樣的成長性,沒有這麼美好的事情。


第二,從其選股邏輯也能看出,他每年更換兩次成分股,一次是選每股營業收入與稅後EPS比較高的,另一次是選近一年殖利率與近五年填息天數比較好的,這兩個選股條件都跟市值無關,與大盤脫離。


第三,這檔ETF有限制...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