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2

甚麼是年化報酬率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我在《聰明的ETF投資法》這本書裡多次提到年化報酬率,也用這個為計算退休金的基礎,但似乎有些讀者對於年化報酬率並不清楚,以為年化報酬率是每年都一定要獲利7%,譬如現金股息5%+價差2%,然後要賣掉股票實際賺到這7%,否則怕會是紙上獲利。


年化報酬率指的是在一段期間的總累積報酬,相當於如果用定存來投資,並且每年領到的利息都再滾入本金,在同樣的投資期間後,相當於多少的定存利率。


舉例來說,請對照下表




左邊是5%的固定定存利率,C欄是計算公式,每一年領到的5%利息都再滾入本金,原始本金10,000元開始,5%的定存利率,20年後會累積成26,533元。


右邊是股市投資的報酬率,每一年的報酬率都不一樣,譬如第一年含現金股利的報酬率是10%,第二年是12%,第五年是虧損12%,這些報酬率都是已經包含了現金股利且再投入股市的績效。


一樣第一年投入10,000元進股市,我們可以看到經過20年的漲跌起伏,第20年的時候股市帳上資產來到26,512元,與左邊的定存資產是很接近的。


這時我們會說,過去20年投資股市的年化報酬率為5%,也就是相當於把錢放在年利率5%的定存裡,本利持續投入20年之後的結果。


所以提到年化報酬率時有幾點一定要清楚:


  • 這只是一種比較的方式,讓投資人清楚知道報酬率大約是多少,以避免單利複利或平均獲利等不同名詞計算上的混淆。
  • 5%年化報酬率不代表每年都獲利5%,他是一個約等於5%定存利率,且本利不斷存入的意思。
  • 現金股利不能領出來花掉,而且要在最短時間內再投入股市,才會獲得這樣的年化報酬率,否則時間落差上的價差,就可能會影響到年化報酬率的結果。
  • 年化報酬率不是一個保證每年固定獲利的數字,千萬不要用年化報酬率來當作退休後可以穩定領息的被動收入來源。



2022/6/17

通膨如何影響財務決定


 


過去我們聊過為什麼一定要理財,主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因為通貨膨脹與低利率會讓我們存在銀行的錢貶值,現在可以買到一個排骨便當的錢,忍耐存了30年以後卻只能買到滷肉飯,那為何不現在就花掉呢?


通貨膨脹這概念,同樣也影響了許多生活上的金錢決定,以下我們來看通貨膨脹如何影響退休金、保險金、奧運/樂透獎金、與貸款。



退休金


譬如計算退休金,大部分人會習慣用現在的消費標準來評估,譬如現在每個月須要4萬元就可以生活,一年需要約50萬,就用一年需要50萬的被動收入去反推30年後需要的退休金本金。


事實上,一年平均3%的通貨膨脹率,會讓目前一年50萬的消費力,在30年後只剩下20.6萬。意思是,30年後拿到的50萬現金,消費力等於現在20.6萬而已,也就是一個月只有17,166可以用,忽視通貨膨脹會讓你錯估實際需要的退休金。


如果要在退休後保有同樣的消費能力,30年後每年需要的金額會是121萬(現在的2.43倍),你的退休金計畫必須要存到每年能夠產生121萬的被動收入才算達標,而非50萬。



保險金


有人會用年金險來準備未來可以多領的錢,也會用繳費20年的終身保險來準備未來的壽險或重大疾病理賠金,在計算未來所需金額時,也都需要把通貨膨脹考慮進去。


(請至方格子閱讀)



奧運/樂透獎金


這或許跟大多數人無關,但是觀念也是可以沿用的。


(請至方格子閱讀)


貸款


(請至方格子閱讀)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2/6/9

如何用台股做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 with Taiwan stock market)

 


有看過我這本書《聰明的ETF投資法》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的主要資產都是透過美股進行股債資產配置,不需要關注每日財經資訊與個別公司發展,只需要在條件符合時執行資產再平衡。


最近在跟投資新手介紹股債資產配置的概念時,發現大部分人都有聽沒有懂,對於這樣的觀念相當陌生,也不容易理解。


所以這篇文章,我想用很簡單的方式,從最基礎的股市投資過程,開始介紹股債配置的觀念與操作方法。


投資人投資股票通常都是由個股開始,從財經新聞或網站獲得推薦值得投資的個股,或許也稍微做一點功課研究一下,然後買進。


通常買賣幾次有經驗之後,就會開始投資第二檔、第三檔個股,將持股數增加,但投資不會永遠順利,總是會有幾檔賺幾檔賠,增加持股分散風險的想法開始生成。


很快會發現,光是增加持有的公司數量並不足以分散風險,因為投資人很有可能剛好買在近期的高點,手上的所有持股都呈現虧損狀態,所以除了持股分散,進場成本也要分散。


於是投資人開始控管資金,將手上可以投資的資金分成好幾份投資不同公司股票,再將單一公司預計要投入的資金分成好幾份,先小筆買進,等到股價有下跌時再買進第二筆攤低成本。


又擔心哪一天股市大跌時沒有資金可以在低檔加碼,於是又保留3成的現金在銀行備用,剩下的7成才用來進行投資,投資人將這筆資金又分散成好幾份去投資看好的個股,又將資金分成好幾批來平均買入成本。


舉例來說,一筆100萬的資金先保留30萬等股市突然崩盤時加碼,剩餘70萬想分散投資7家公司,每家公司分配到10萬資金,又將10萬資金分成3筆(4、3、3萬元)分批進場,所以第一次進場時總共投入28萬(4萬 x 7家公司)。


恰巧碰到股市下跌,所有持股都下跌10%左右,於是第二筆資金進場,總買進資金來到49萬(7萬 x 7家公司)。


幾個月後,某幾家公司的股票上漲,某幾家還是下跌,為計算簡單,假設帳上未實現損益有4家上漲25%,另3家下跌12%,投資總金額49萬,帳上未實現獲利4.48萬元,投資帳面獲利9.14%。


注意,雖然帳面整體獲利是9.14%,看似還算不錯,但相較於100萬的可投資本金來說,這筆帳面獲利只幫總資產帶來4.48%的投資報酬,那放在銀行等待暴跌才要加碼的30萬資金機會成本也要計算進去。


於是指數化投資由此孕育而生



「我的想法是」...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2/6/6

高配息好不好

 


許多投資人喜歡存所謂的定存股,喜歡找每年可以穩定配現金股利的公司,通常可以長時間穩定配息的公司都是獲利穩定的公司,特別以銀行、民生用品、原物料、電信公司居多。


高配息的公司通常也是發展緩慢的公司


為什麼呢?


公司上市的目的主要是募集資金(當然也有公司投資人要套現),要擴大公司的發展與市占率,所以透過發行股票募齊來的資金正常來說會優先用在招募員工、擴廠、增加服務內容、甚至是併購等擴大公司業務,基本上不會有錢可以發給股東。


公司經營到一個程度,如果還是沒有獲利,就無法配息回饋股東。若企業開始有獲利了,就可能會開始考慮配股配息來回饋股東。


企業進一步比較常會配發股票股利,股票股利就是公司發行更多的股份給現有股東,當作給股東的回饋,公司不配現金的原因,主要是認為公司帳上的現金拿來做相關的投資可以幫公司提高未來的獲利,譬如蓋新工廠、投資新研發、擴張店面或服務。


配發股票股利看似不會讓企業的現金減少,但卻會讓企業的股本膨脹(總股數變多),公司若無法同時提高獲利,則換算下來的每股盈餘(EPS)就會降低了。


當公司擴張到了一個階段,維持了一定的獲利,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時,就可能決定將公司今年的獲利以現金的方式發放給股東,讓股東自行運用。


透過財報狗查到的資料,我們看看以下幾家高現金股利發放率的公司







再看看以下幾家現金股利發放率相對比較低的公司








您有感受到差別了嗎?



高配息未必代表高殖利率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