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定存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定存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1/8

存股族的選擇

 


台灣有些投資人很喜歡存股,特別是能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股票,長期持續買進,並將所領的股利也繼續投入,以求達到複利的效果,而常見的長期存股標的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型:銀行金融類


因為金融股「大到不能倒」,當銀行或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時,政府幾乎都會介入,尋找其他銀行或保險公司接手,因為大型金融企業一旦破產倒閉,影響的可是數十萬人的資產。


難道存股就只要公司不會倒閉就好嗎?當然不是,如果只要公司不會倒閉,股票不要變壁紙,那不要買股票就好了。投資股票想賺錢,當然是希望股價上漲,否則現金股息就要配得夠多,而股價漲跌沒人說得準,但高股息配息率卻是有明確的歷史資料可查詢。


有許多公司都可年年配息,配息殖利率5% 以上的公司也不少,但投資個股就是將資產壓在單一公司,如果股價漲跌無法估算,那至少選不會倒的公司較安全,只要現金股息配的穩定、配的高,就可判斷是值得投資的存股標的。


但並非每一家金融股都是適合存股的對象,經營有好有壞,也有官股與民營的區分,投資人還是要比較該公司的獲利情況、逾放比率與呆帳覆蓋率、股利發放率等相關細節。而存金融股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能太期望股價有顯著的獲利,金融股算是景氣循環股,如果景氣不好,股價可能會維持在低檔多年,而股本大也不能期待金融股會變成狂飆股,通常每天的股價波動都不大,這或許是壞處也是好處。


第二類型:公共事業類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3/1/19

哪些股票可以存



 

很多人在談存股,感覺好像是股票買了放久就會賺錢,最好是配息好,只要公司不要倒就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有哪些股票可以存?


講到存股,第一個想到應該就是金融股了,金融股符合投資人兩個要求點,現金股利配息有一定的水準,而且台灣的金融股幾乎可以說不太會倒(有問題,政府會接),最近常被提到的大概就是兆豐金、合庫金、華南金、第一金。


為什麼金融股會是存股族的第一選擇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金融股「大到不能倒」,當銀行或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時,政府幾乎都會介入找其他銀行或保險公司接手,因為這些金融公司一旦破產倒閉,影響的是數十萬人的資產。


難道存股就只要公司不會倒就好嗎?當然不是,如果只要公司不會倒,不要買股票不就好了嘛。想賺錢,要嘛就是股價會漲,不然就是現金股息要配得多。股價會不會漲沒人說得準,但高股息配息率卻是有很明確的歷史資料可查。


有許多公司都可以年年配息,配息殖利率5%以上的公司也不少,但投資個股就是把資產壓在單一公司,如果股價漲跌無法估算,那至少選不會倒的公司會比較安全,只要現金股息配的穩定配的高,就可以是好的存股標的。


但並不是每一家金融股都是可以存的對象,經營有好有壞,也有官股與民營的區分,投資人還是要比較一下該公司的獲利好不好、逾放比率與呆帳覆蓋率、股利發放率等相關細節。


存金融股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能太期望股價上的獲利,金融股算是景氣循環股,如果景氣不好,股價可能會維持在低檔很多年,股本大,也不能期待金融股會變成狂飆股,通常每天的股價波動也不大,這或許是壞處也是好處。


第二種是電信類股,原因也很簡單,前三大電信公司就那三家,而且中華電信還是官方的不可能倒閉,又是獨占性產業,現成的護城河就在那邊,營運獲利與配息也都很穩定,跟金融業差不多。


電信類股在過去是很好的存股標的,配息穩定,股價波動度小,而且在股市不好的時候還可能成為避險標的,譬如2020年3月的股災,明顯的非常抗跌。


可惜在智慧型手機與網路吃到飽普及後,電信業的一般消費性收費模式限制了營業成長性,以前打電話時代,打得越多收的越多,現在網路時代,不管你用Line打了多少語音電話,用了多少網路流量,每個月的收費就是固定的,連國際電話費都收不太到了。


以中華電信為例,他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近些年越來越低,已接近100%的配息率,每年的現金股利也不如往年那麼多了,還要繼續投資5G基地台的建設,資本支出也很高,股價從2012年的98塊到目前的125塊,10年的時間(不計股息)成長28%。


如果只求投資類似存銀行定存,本金大幅損失的機會低,每年可以穩定領到現金股利,不期待可以額外賺到多少股價價差,電信類股還是可以考慮的標的。


第三種是民生食品股,直覺可以想到的有統一超、中華食、卜蜂、天仁等。景氣再差,大家都需要吃飯,而且也幾乎不會影響到去超商的消費意願,反而有些人還會選擇去超商買便當比較省錢,這一類的民生食品股也可算是存股的好標的。


雖然這些公司沒有不會倒的無敵金身,但其產業本身的特性,若無莫名其妙的投資或非法行徑,這些食品廠要做到虧損也不容易,原物料的漲價要轉嫁給下游廠商也不是很難,其獲利可以算是滿穩定的。


就以統一超為例,從2010年金融海嘯過後的股價75塊到現在的股價261塊(最高在2018年達到350塊之譜),12年漲幅有248%,公司獲利也都維持得很好,為缺點是股息殖利率比較低,通常都只有3%多。


再看中華食,自2008年以來,其毛利率都在30%~45%之間,淨利率從2015年之後也持續增加,同時反應到近四季ROE從11%提高到20%,股價也從2015年初的38塊來到107塊(最高於2021年超過140塊),成長182%,可惜殖利率也從未到5%以上。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挑選可以存的個股,你也可以存ETF,但並不是每一種ETF都可以存的...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2/12/22

存成長股一定比存高股息股來的好嗎?

 



台灣近幾年很流行存股,有人喜歡存股價穩定的金融股與電信類股,但也有人建議存成長股,因為長期下來,成長股能帶來的報酬會比傳統認知的定存股要來的多,同樣道理也可套用在指數型、產業型ETF(5G或半導體)與高股息ETF上。


我用台積電與中鋼來做比較,現在很多人覺得台積電是很有發展潛力的成長股,但有個15年以上投資經歷的人應該知道,台積電過去可是被稱為漲不太動的牛皮股的,而中鋼是相當優良的定存股,配發的現金股利相當優渥,甚至還有一段很不錯的成長史。


這張圖是2002年至2013年的台積電與中鋼還原股價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在這11年期間,台積電的含息還原股價從30.28漲到67.1元,年化報酬率7.5%。中鋼是從3.77漲到18.2元(最高還曾到24.48元)年化報酬率是15.4%,超過台積電一倍。


那時候買台積電並不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股價通常都在40~60之間遊走,現在聽到有人以前用60元買進台積電抱到現在深覺羨慕,以為抱久就會有豐厚的獲利,但當時買台積電就很像買中鋼一樣,不是追求高額獲利,單純只是求穩而已。


再看中鋼,2000年網路泡沫後至2008年金融海嘯這段期間,美國陷入發展平緩時期,當時最火紅的是原物料產業,相信很多人還記得金磚四國、貝萊德是藉礦業基金、南非等,當時很熱門的投資標的,中鋼的還原股價自3.77成長倒最高將近6.5倍,即使08年後大幅下跌,之後也沒有漲多少,配息殖利率也變低,但統計到2013年都還有年化15.4%的報酬率。


以上例子同時可以看到產時代轉變與產業榮景的變化,2000前的網路科技股狂漲,之後輪到原物料產業與新興市場狂漲,2009年後又輪迴科技產業狂漲,特別是網路服務與半導體,2022年後,半導體又大幅下跌,誰知道2023年後可能又會輪到哪個產業興起呢?


現在的成長股在未來未必會一直成長,現在所謂的高股息定存股未必就會一直表現比較差,也未必一定能維持高配息,投資個股與產業型ETF的人需要格外注意產業變化。


舊新聞「『台積電溢價』現象開始擴散

"自從二○○三年後,股價幾乎只有在超跌時才有重要表現的台積電,從去年十二月以來,股性表現一反過去牛皮,股價創近八年半來新高,進而成為台股主攻九千點焦點。"




2022/6/6

高配息好不好

 


許多投資人喜歡存所謂的定存股,喜歡找每年可以穩定配現金股利的公司,通常可以長時間穩定配息的公司都是獲利穩定的公司,特別以銀行、民生用品、原物料、電信公司居多。


高配息的公司通常也是發展緩慢的公司


為什麼呢?


公司上市的目的主要是募集資金(當然也有公司投資人要套現),要擴大公司的發展與市占率,所以透過發行股票募齊來的資金正常來說會優先用在招募員工、擴廠、增加服務內容、甚至是併購等擴大公司業務,基本上不會有錢可以發給股東。


公司經營到一個程度,如果還是沒有獲利,就無法配息回饋股東。若企業開始有獲利了,就可能會開始考慮配股配息來回饋股東。


企業進一步比較常會配發股票股利,股票股利就是公司發行更多的股份給現有股東,當作給股東的回饋,公司不配現金的原因,主要是認為公司帳上的現金拿來做相關的投資可以幫公司提高未來的獲利,譬如蓋新工廠、投資新研發、擴張店面或服務。


配發股票股利看似不會讓企業的現金減少,但卻會讓企業的股本膨脹(總股數變多),公司若無法同時提高獲利,則換算下來的每股盈餘(EPS)就會降低了。


當公司擴張到了一個階段,維持了一定的獲利,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時,就可能決定將公司今年的獲利以現金的方式發放給股東,讓股東自行運用。


透過財報狗查到的資料,我們看看以下幾家高現金股利發放率的公司







再看看以下幾家現金股利發放率相對比較低的公司








您有感受到差別了嗎?



高配息未必代表高殖利率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2/5/17

聚鼎(6224)的投資經驗

 


看到封面的圖,您以為我是要跟您分享技術分析的技巧嗎? 不,我是想分享基本面分析的困難。


我覺得用基本面或所謂的價值投資來投資個股比技術分析還難,難的不只是你的財報研究或基本面分析能力,我認為更難的是你對自己的分析有多少信心,你願意為他等待多久。


投資聚鼎(6224)的經驗


我曾用價值投資的心態投資過一檔個股「聚鼎(6224)」,印象中是在2016年時買進,然後因為在2018年初需要用錢,將手上持股全部賣出,一張賠了一萬塊。現在看到聚鼎漲到最高超過180塊,心裡自然是很嘔,但我也清楚我是不可能抱到這個時候的。


我從2016年初買進,跌了2年,好不容易在2018年漲了上去,結果下半年又開始跌,我覺得我很有可能在2018年又跌破持股成本的時候就會想賣掉了。


如果那一次忍住沒賣,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又開始下跌,我應該也很可能會賣掉,因為我會認為2018年那次經驗又再次出現了,而且我已經抱了4年都沒有股價上的獲利,只有領到每年的現金股利,我對於它的基本面應該是認知有誤。


就算2019年年底沒賣,我相信我在2020年3月的疫情回檔一定會賣掉。看看它的財報分析數據,跟過去沒有甚麼不一樣,但碰到這種股市崩跌,肯定是先逃的,等到底反彈之後再說。


看看下面幾張圖,您會不會跟我做出一樣的決定。









然後,就看著它的股價一路飆上去了


2016年買進聚鼎時,我對於這家公司做了不少功課,可以google到與聚鼎有關的文章與分析幾乎都看了,也對它的主要產品PPTC稍微了解了一下,許多人對於它未來的需求相當看好,分析內容看似也很有道理。


雖然當時股價並沒有被低估,但看它長期股價都盤落在那個價位,就當作它至少是在合理價好了,未來如果因為需求持續增加而帶動業績成長,合理價自然也會被推升。


我抱不住這檔股票的原因


第一,我並非真的對這個產業非常的懂,我所知道的資訊都是從網路做功課來的,意思是,這些都是公開資訊,只要有心研究就可以知道的資訊,但我沒有辦法靠這些資訊知道這產業未來會怎麼發展,我看的都是別人的預測,然後選擇相信它。


第二,我的持股成本並不低,如果我買進的時間是2009年,成本價是15塊,或甚至是30塊以下就好,我在盤整那段期間就比較不會有患得患失的感覺,而且換算它近幾年的現金股利,我的持股成本殖利率都超過10%,更不想要買。


第三,這檔個股的股價太穩了,過去十多年幾乎都是在60塊左右的價位,我自己的心態除了想領現金股利之外,更希望它會因為公司營收成長而帶動股價上漲,但2016~2019這4年期間都看不到這個跡象。


如果我這檔股票真的抱到現在....


那只可能是一個原因,我完全忘記了,忘記有買過這檔股票,忘記去看帳上績效,忘記有在這個銀行開戶,忘記更新我的資產負債表...


咦,我怎麼可能忘記更新資產負債表!


這表示,我是不可能一直持有聚鼎到現在的,哈。





2020/2/18

到底是0050好,還是0056好? (should I invest 0050 or 0056)



拜讀文章 11年資產暴漲5千萬,實現財富自由,富媽媽:高股息不是最好的選擇

這篇文章主要在比較的是,選股的時候,是否選擇配息比較高的股票比較好? 這個概念牽涉到,到底是投資在股價漲跌幅度比較高的個股好呢? 還是投資在殖利率高(股息相對於股價給的多)的個股好呢? 在說明這兩個好壞之前,同時可以聯想到常被拿來做比較的兩檔ETF,0050與0056,也是可以一起討論。(0050與0056的說明請參考文末)

有人統計了從2008年以來至2019年底,兩者累計與年化報酬率的差別,這邊的統計結果是將所有的股利都再投資,結果0050的總報酬率是約133%左右,而0056的總報酬率約在97%,兩者的年化報酬率差了約1.5%,由這個數字看起來,似乎是0050的報酬率會比0056來的好。但事實上是不能如此簡單比較的,因為兩檔的選股方式截然不同,0050是被動式選股,0056式主動式選股,而且還包含了預測的成分在,還有兩檔ETF的內扣手續費也不同,0050是0.43%,0056是0.73%,所以光就成本考量,0056就先天比較吃虧了。

那運用在個股選擇上,到底配發高股息,或是說殖利率高的股票,是否就是比較好的選擇呢? 答案是「不一定」。

先了解一下股息是怎麼來的? 一般公司若有獲利,在預留了公司下個年度需要發展與研發的資金後,剩下的錢,公司通常會以股利股息的方式發還給股東,以免公司保留太多資金導致股東報酬率降低,所以一般可以看到,像是科技產業,公司通常都會需要不斷的研發新的技術,或是投入更多資金擴廠以求增加營收,這樣公司能夠將獲利發還給股東的金額就會少了,相反的,許多傳統公司因為不需要許多經費做研發,用同一套方式或產品就可以長久的做生意賺錢,這類的公司就可以將大部分的公司盈餘以股利發還給股東,這部分可以參考各個公司的現金股利發放率。當然,沒有獲利的公司就更無法發放股利了。

所以你可以想像,一家有獲利的公司如果股利發的很少(股利發放率低),相對的殖利率也低,有可能表示這家公司需要資金來做研發與擴廠,代表這家公司可能未來還會成長,未來的股價可能會漲的更高來反映這家公司的價值。當然也有可能是這家公司必須不斷的投入資金研發,才有辦法維持公司的獲利,一旦停止,公司將會被其他競爭者追上或淘汰。如果是將公司獲利大量配發股利給股東,就表示這家公司可能不太會成長了,公司不需要保留資金擴廠或做研發。如果要選股票,你是要選還會成長的公司,還是已經市場飽和不會成長的公司呢?


其實這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你選擇的是個股,個股的分析本來就是很難的,台股可以看到的所謂高殖利率股,通常大概在5%-8%之間,也就是說,如果該公司的股價幾乎沒有變動,那你一年可以獲得的報酬率就是股利殖利率,也就是一年5%-8%的報酬,還要計入個人所得稅。但如果是成長中的公司,有可能一年的股價漲幅就高達30%甚至50%,投資這樣的公司,一年的獲利就抵過高殖利率公司的10年獲利,正常人都會選擇成長中的公司。但一個股利發放率很低的公司,不代表他就一定還會成長,他很可能是必須要投入大量資金做研發,才有辦法為目前的競爭力,否則產品價格會越來越低,所以該公司的股價不但不會上漲,還可能會下跌,這時候跟高殖利率股比較起來,當然是不會成長的高殖利率股比較好。

重點其實不在股利殖利率高不高,而是整體報酬率高不高。你要比較兩檔股票或ETF,應該是要把他的股價成長與領到的股利一起加起來相比,你的投資看的應該是總體資產的成長,而不是你的股利領了多少,如果你每年都可以領10%的股利,但是股價卻年年減少,相信你也不會認為這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同樣的,如果一家公司每年都不會配息,但是股價年年成長10%,這樣的股票絕對是比前面那個10%股利值利率的公司好吧。


補充資料:元大台灣卓越50證券ETF (0050)是台灣第一個指數股票型基金,追蹤的是台灣證券交易所與FTSE合作編製的台灣50指數。 該指數由台股市場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所組成。涵蓋了電子、金融、傳產、通訊、塑化、運輸等不同產業,雖然他只有50檔成分股,但這50檔股票總市值卻占了台股近7成,和大盤加權指數的連動關係高達98.9%。而0056ETF(通常簡稱0056)追蹤的指數是「臺灣高股息指數」,主要是從台灣50和中型100成分股中,根據預測/估計一年現金股利殖利率,由高到低排名選出前30的股票,並用殖利率決定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