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專家都建議使用股債配置並定期做再平衡,可以降低資產波動度並獲得更好的報酬,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我用三個資產配置方式來做說明:
Portfolio 1:股票100%,持股VTI
Portfolio 2:股票80%、債券20%,詳細持股內容請看圖1
Portfolio 3:股票60%、債券40%,詳細持股內容請看圖1
下圖2是2002年開始投入一萬美元,期間不再投入資金,並且每年做一次股債再平衡的資產走勢。
我們可以看到在2015年以前,全股票(VTI)的績效一直都低於股債配置的組合,甚至在2008年股災的時候,差距拉的更大。但是從2015年之後,全股票的績效就開始領先股債配置,2017年之後更明顯的拉開,一直到2021年的6月底,差距是越來越明顯。
Portfolio 1 在這將近20年的績效是年化報酬率9.7%,本金成長了6倍。
Portfolio 2 在這將近20年的績效是年化報酬率8.2%,本金成長了近4.7倍。
Portfolio 3 在這將近20年的績效是年化報酬率7.5%,本金成長了4.1倍。
由此圖表我們可以證明,只要時間拉長,全股票的投資績效確實會比股債配置的績效好,真的是這樣嗎?
投資績效的好壞,其實取決於「開始投資的時間」與你「查看績效的時間」,跟投資時間長短沒有絕對關係。
下圖3我只擷取2009年開始至2021年6月底的績效比較,如果你是在金融海嘯之後才開始投資,這12年半的投資績效,很明顯的是全股市的Portfolio 1勝出。
Portfolio 1僅用12年半的時間就達到年化報酬率15.9%,本金成長了6.3倍,比上一張圖表投資了近20年的績效還要好。所以投資時間越長,績效就會越好嗎?
(圖3:2009-2021的績效表現)
下圖4我只擷取2002年至2012年這10年間的績效表現,如果你是在2002年單筆買進股票,則這10年的績效表現,股債配置的績效一直都比全股市還要好。而Portfolio 2(股債80:20)與 Portfolio 3(股債60:40)的配置比例,在2000年網路泡沫後Portfolio 2的績效就比Portfolio 3差,但2003年以後股市變好,Portfolio 2的績效開始追趕,直到2006年超過Portfolio 3。
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Portfolio 2又落後給了Portfolio 3,股市占比較高導致跌幅較重,可以理解。只是這一跌一直到2012年,Portfolio 2的績效一直都無法超前Portfolio 3,如果我們身處在2012年,可能很多專家會說股債配置的績效會比全股市好,債券配置到4成的績效比2成又好,是因為波動降低或甚麼其他原因。
(圖4:2002-2012的績效表現)
看了上面這幾張圖有沒有感覺很錯亂,到底哪一種資產配置方式才是最好的呢? 答案其實就是要看你「開始投資的時間」與你「查看績效的時間」,換個方式說,就是看你真正需要賣出持股變換成現金的時間。
如果你是從2002年開始準備退休金,你走全股市投資的方式,想在2010至2012年左右退休的時候,你就會比使用股債配置的人吃虧。同樣是投資10年左右的時間,你若是從2009年開始投資,同樣走全股市投資的方式,想在2021年退休,你的報酬就會比股債配置要高非常多。而且實際報酬還會比從2002年就開始投資到現在,放了將近20年的人還要多,不管是用全股市還是股債配置的方式來投資。
這三個Portfolio有一個蹊蹺的地方,Portfolio 1 的VTI是全美國股市,而Portfolio 2與3的股市還搭配了其他國家的股票,並非只有單一美國。如果比較美國股市與非美國家股市的表現,會發現在2005到2009年之間,非美國股市的表現是比美國股市好的,所以那段時間的股債配置方式績效才會贏過只投資VTI的績效(參考下圖5)。
(圖5:1998-2021的美股與非美股績效表現)
但也不要看了上圖就因此覺得美國很強大,我要壓越高的比例在美國,績效就會越好。如果你要退休的時間是在2000年那個階段,那麼你未來會有12年的時間,績效都輸給非美國股票市場。至於美國跟非美國應該要怎麼配置,我也沒有答案,因為一切都是運氣成分。有可能美國大舉債擴大基礎建設之後又強盛了20年,也有可能因無限QE造成惡性通膨之後股市頹廢20年,未來的事情沒有人知道,自己決定了就不用後悔。
這裡簡單總結,投資績效好壞其實大多是靠運氣,並沒有哪一種方法就一定會贏過另一種方法,一切都取決於你開始投入的時間與比較績效的時間,花大量時間去研究配置方式或甚麼模型比較好並沒有很大的意義。但這也並不表示因此就隨便買就好,你還是需要找到一個合理且適合你的方式,可以長期持續的運作,至於績效好壞就不需要一直去比較了,你的目標是用對方法存到夠用的退休金,不是跟別人比誰的績效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