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4

00940的自由現金流選股條件重要嗎?

 


看到一篇新聞在介紹00940的選股邏輯,其中一點在討論自由現金流的好處與影響,這篇文章雖然是在介紹00940,提到00940納入自由現金流量指標,是市面上眾多ETF中唯一採納的指標,此為其特別之處。但我對於文中提到的自由現金流有些簡單想法補充。


自由現金流量 = 營業現金流量 – 資本支出


自由現金流為負的話,從公式上來看,表示資本支出大於營業現金流量,資本支出是指把錢用來買固定或無形資產,而營業現金流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或投資所增加的現金流入。


企業用來買資產支出的錢,大於企業銷售與投資所賺進來的錢,因為現金流量就是看公司帳上現金,支出大於收入,就代表公司可運用的現金會減少,短期還不具特別意義,但若長期如此,則公司的營運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以家庭花費來舉例,每個月的家庭收入有10萬,扣掉生活費等8萬元支出,每個月的銀行戶頭還可以留下2萬元,這就是正現金流。從疫情開始,某人的公司減薪維持營運,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只剩6萬,但家庭花費還是維持在8萬,每個月變成透支2萬,就必須要靠過去的存款支應這2萬元,這就是負現金流。


假設家裡銀行戶頭原本有20萬元存款,若....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4/17

金錢買不到幸福嗎?

 


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金錢買的到物質,但買不到幸福。你相信金錢真的買不到幸福嗎?在你挨餓的時候金錢可以用來買食物,飢餓後的飽餐一頓不會讓你感到幸福嗎?夫妻為了要不要買某樣東西或該省錢而經常爭吵,如果收入夠高,夫妻的爭吵頻率是不是就可以大大降低,如果還能偶爾送對方一些小禮物,家裡是否就可以更常感到幸福呢?


我相信金錢可以買到幸福,而且很多幸福感都可以由金錢來達成,譬如吃一餐米其林美食、買一款喜愛的包包或衣服、買一台名貴進口車或是送給心愛的人一個貴重的禮物,這些都可以讓人感到幸福,至少能帶來一小段時間的幸福感。


只是這個幸福感流逝的很快,就像我們剛換新手機、新電腦甚至是新車時,開心新鮮的感覺可以維持一陣子,但過段時間習慣以後,這個幸福感就消失了,想要擁有幸福感,就要繼續消費買東西,買新奇或不容易獲得的東西,來重新獲得新的幸福感。


有人認為金錢買不到幸福,或是只能買到很短暫的幸福,那是因為你沒買對東西。


到底買甚麼才能讓我們更幸福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買體驗,不要買物質。體驗就是一段人生的經歷,譬如旅遊、聽講座、學習新事物。你所獲得的是一段人生體驗和經歷,研究發現,購買體驗筆購買物質能帶給人們更多的幸福感。


如果你買的是一個包包,你會短暫興奮幾天或幾週,三個月後你看到那個包已無動於衷。但如果買的是一次旅行,那麼三個月後,甚至是三年後,你想起那趟旅行還是很開心,會很興奮的跟朋友分享旅遊經驗。


還有一個原因,體驗不會因為比較而黯然失色,因為體驗很難被拿來比較。


如果你新買了一輛TOYOTA,本來是很開心,可是後來發現鄰居新買了一輛BMW,那你就會變得不那麼開心了。但如果你去墾丁旅遊,而鄰居去了關島,雖然海外更令人羨慕,但旅遊體驗很個人,這個比較的差距就沒那麼大,美好的體驗更難被比較。


另一個原因,你的人生取決於你做了甚麼,而不是你有了甚麼。


如果你購買的是一次旅行,或是一場劇場表演,這次旅行或表演觀賞會變成寶貴的記憶,變成你人生的一部分。但如果購買的是一個包包,那麼這個包包未必會變成你人生的一部分,它很快會被另一個新的包包所替代。


人生的體驗和自我聯繫更緊密,你的人生就是由一個個體驗所串連起來的,這些體驗塑造了自我,幫助定義我是誰,而非那些包包或名車。


如果你覺得買東西沒讓自己變的更幸福,那可能是因為你沒買對東西。比起物質,你更應該花錢買體驗,體驗會帶來更多的幸福,因為它是時間的玫瑰,更不容易因為比較而黯然失色,你的人生取決於你做了甚麼,而不是你占有了甚麼。




2024/4/10

買低波動高股息ETF,不如買債券」

 


許多人想透過高股息ETF領到超過5%的配息,但又怕股價波動大,怕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於是考慮找股價低波動的高股息ETF,就只期望每年可以穩穩的領5%~6%的現金股利,不在意股價是否能上漲賺到價差。


抱持這樣心態的人,我會更建議認真考慮買投資等級債券,甚至是殖利率稍微低一點的美國公債。這時建議買公債不是要去賺降息時的價差,是要長年領取穩定的利息。這裡建議的是直購債,不是任何債券型ETF喔。


過去我多次介紹過債券,債券的特性我在簡單說明一下,這像是一個國家或公司發給投資人的借據,借據會寫明借款本金多少錢,借款到甚麼時候,借款期間每年會提供多少利息。不同國家與公司會有不同的還款能力,所以也有金融機構會對不同的債券(借據)給予不同的信用評等。


美國政府公債被認為是接近零風險的投資商品,就當作是由美國財政部所發行的借據,投資人(包含許多國家)相信美國政府一定會如期配發利息與償還本金,美國公債的規模也超過20兆美元,美國短期公債的殖利率通常也會非常接近美元定存利率。


美國20年期國債殖利率,自2023年就曾突破4%,在10月時更曾超過5%,如果你是追求5%穩定配息的投資人,沒有期待額外賺到價差,也害怕本金的虧損,相較於台股的高股息ETF,你更應該優先考慮買美國國債。


再以美國公司債為例,以我最常用來舉例的TBC來說,TBC是美國電信公司AT&T發行的Baby Bond,票面利率5.625%,在寫完章時的收盤價是24.75,每年固定配息1.41元,這時的配息殖利率是5.697%,之前價格低於23.5元時,值利率更超過6%,這檔公司債的到期日是2067年8月1日(2023年8月1日已可以25元發行價贖回)。


這表示,如果AT&T這家電信公司的財務沒有問題,債券沒有違約,投資人就可以每年領1.41美元(5.697%殖利率)一直領到2067年,距離現在還有40幾年,如果公司決定提早贖回這檔債券,投資人可以拿回25元的本金,不用擔心價格虧損。


當然,購買債券也並非是沒有風險,除了有可能發不出利息或歸還本金的信用風險外,還會有利率風險、再投資風險與匯率風險,這些都必須要一併納入考量。以上所說的債券都是指直購債,不是債券ETF喔,直購債透過券商都可以買到。


總結,如果投資高股息ETF為的只是想安穩領到每年5%的股息,最好股價低波動,股價又都可以每年填息,其實更能有這樣穩定表現的商品會是債券。趁目前債券殖利率還不差的機會,可以購買年期還夠長的債券,長期持有到債券到期,在到期前可以穩定的領取固定利息,不用擔心這段期間的價格變化。


當然,絕對要考慮到信用風險,千萬不要為了領取更高的配息,想長期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反倒有可能落得血本無歸。




2024/4/3

投資股市最大的損失 是你覺得高點到了

 


這件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無數次,每次股市驚驚漲的時候,就會覺得高點應該到了,應該要賣掉一些持股,免得又是紙上富貴,但很多次都是在賣掉後還是繼續上漲,或是小跌之後又反轉上漲,我以為的高點常常都不是高點。


同樣的,股市大跌的時候,我以為會續跌的,也常常在我賣掉持股停損後,就反轉大漲,而且一路不回頭,然後還捨不得買回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跟我有很相似的經驗。


引用一篇ETToday的文章內容


『羅尤美指出,有時候頻繁買賣股票,一旦錯過漲幅最大的幾天,報酬率恐將差很大。以那斯達克過去10年表現來看,持有10年的年複合報酬率18.3%,若是頻繁進出,只要錯過漲幅最大的10天,年複合報酬率下降到13%;若是錯過漲幅最大的20天,年複合報酬率只剩下10.1%;錯過漲幅最大的30天,年複合報酬率則僅有8.2%。


以全球股市過去50年績效來看,平均而言,多頭時間是40個月,漲幅105%,空頭時間平均12個月,跌幅32%,因此,長期來說,股市多頭的時間及漲幅,大於空頭的時間及跌幅。所以,投資人在多頭市場的時候,頻繁進出會覺得都賺錢,可是一旦拉長時間,市場有多有空,如此循環,頻繁進出只要錯過漲幅最大的天數,報酬率就不一定很好。』


股市大多時候是帶著疑慮緩慢上漲的,而且持續時間很長,股市大跌的時候來的又快又猛,但時間通常很短。怕買在高點的人,常常會空手等待股市大幅下跌後,才想要買入,然後就一直處於等待的狀態,遲遲沒有進場,錯過一大段股市漲幅。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3/27

00918 大華優利高填息 30 ETF

 


去年有兩檔較不為人知的高股息ETF績效驚人,分別是00915與00918,在去年都獲得大約60%左右的含息總報酬,名列台股ETF前幾名,上週以介紹過00915這檔ETF,今天接著介紹00918這檔大華推出的高股息ETF。


這檔00918是在22年11月上市,選股邏輯相對簡單,除了高股息以外,還著重配息後要有能力填息。


甚麼是填息呢?


我們應該知道,一檔股票現金配息後,是把公司的資產改以現金的方式發還給股東,資產的總值應該還是要維持一樣的,只有當配息後的股價能漲回原本的價格,手上的現金配息才是真的賺到,否則只是資產轉變形式而已,也是常聽到人家說的左手換右手。


舉例來說,一檔股價100元的股票,宣布配息8元,當下的換算配息殖利率是8%,大部分投資人都認為,買了這檔股票領到配息就是可以賺到8%的報酬率,但其實在配息後,股票的價格會變成92元,銀行證券戶頭會多了8元(以持有一股,並忽略稅金與手續費計算),總共的價值還是100元。


如果兩週後,股價漲到95元,再加上手上的現金8元,總共是103元,投資人實際的獲利其實只有3元,也就是3%,想要完整賺到所謂的8%配息報酬率,股價得要漲回到100元才能算,這也就是所謂的填息,把扣掉的8元現金股息漲回來。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3/20

保險與投資

 


我在十幾年前決定要好好規劃保險之前,我是很不喜歡保險的,因為我認為那是一筆花費,而我更想把手上有限的資金用來做投資,幫自己賺更多錢,保險費多花1萬,我可以用在投資的資金就少1萬,所以我的第一張保單就是買投資型保單,我也分享過我那張投資型保單的結果。


後來我被我的保險專員一段話說服,他說保險不只是要避免醫療支出,更是要避免無法承擔的醫療與意外風險,就算你的資產夠負擔,假設你已經累積到200萬了,若今天有一筆醫療費用需要花掉150萬,你過去幾年的投資成果就有巨大損失,你也會覺得很痛。


如果你可以用每年2萬塊的保險費,規避掉可能要花掉100~150萬的財務支出風險,那是很划算的。如果風險都沒有發生更好,你免去了一些身心痛苦,只是資產增加的速度稍微慢了一點點而已。


於是,我同意要認真的做好保險規劃,把當時的投資想法與保險需求與保險專員溝通,請他幫我規劃他認為我需要的保險內容。當然,我們的想法與出發點不同,有些他建議有用的保險,被我否決了,因為我自認為我可以承受那樣的風險,他也沒有堅持,只是要盡到告知風險的義務。


一般人請保險專員規劃的保險內容,通常會涵蓋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癌症險、重大傷病(或重大疾病)、意外險等基本保障內容。預算夠多的人,可能會被建議失能險或殘扶險,年紀較大一點的人,會被建議長照險。


比較著重投資傾向的人可能會主動詢問投資型保單、年金險、儲蓄險或變額壽險之類的投資型保險。今天我不會針對各個保險做解說,我只想分享保險的大觀念,還有保險與投資之間的關係。


如同一開始我提到的,我們的收入來源有限,拿一筆錢去買保險,就少了一筆錢可以做投資,但未來未知的風險,又可能造成我的投資資產大幅的損失,我應該要如何在保險與投資之間取得平衡呢?


我認為第一個重點是要認知到,『保險是幫助我們規避無法承受的風險,而非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


保險是買不完的,如果要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而且理賠金額要夠應付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你一個人一年的保費可能要十幾二十萬,甚至更高,取決於你投保時的年齡。這樣你還會剩多少錢可以為資產做投資?


如果你是要為退休後的生活費做投資,對小資族或一般上班族而言,投資型保險不會是你該考慮的選項,因為它無法幫助你達到需要的目標,你還是該認真考慮股市。所以我這篇也先不去討論用保險做投資的領域。


那我們一般人的保險應該要怎麼買呢?關鍵原則是...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3/13

00915 凱基優選高股息 30 ETF

 


2023年冒出兩檔整體報酬表現很好的高股息ETF,是過去很少人注意到的,分別是00915與00918,這篇就針對這檔選股邏輯比較複雜的00915做介紹。


00915 凱基優選高股息 30 ETF是在2022年8月9日上市,風險收益等級是RR4(一般股票型ETF都會是RR5),這檔高股息ETF主要在挑選避開股價高波動的高股息股票。


指數會從市值前300大上市櫃的企業裡挑選符合流動性標準的公司,在近12個月的成交金額總額前80%裡的股票裡,必須要達到近12個月交易總額排在前20%,或是至少有8個月自由流通週轉率達3%以上。近四季的EPS也需大於零。


合格股票還須排除近126日的日還原報酬標準差最高10%的股票,可解讀為排除約半年內的還原報酬變動最大的10%股票。再排除金融業的ROA與非金融業的ROE最低的25%股票,可解讀為排除企業營運表現報酬最差的四分之一。


剩下符合條件的企業,會再依據股價波動大小與股息股利率排序,取前30檔當作成分股。首先會先以近252日的還原報酬標準差做排序,大約就是一年內的股價波動度,由低到高排列,優先取波動度低的股票。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3/6

保險業務的競爭對手竟然是ETF

 


前幾天看到兩篇文章很有感,雖然我不是保險從業人員,但在過去十多年與幾位保險業務人員接觸後,也有類似感受。


以下是節錄部分文章內文:


『不僅保費收不進來,近兩年美國暴力升息,美元定存利率超過5%,不少業務員頭一次遇到保戶把保險解約,改放定存、買債券ETF,「我的競爭對手竟然是ETF,」凱基人壽處經理孫國城也感慨。


以前業務員只要懂一、兩種商品,每個客戶都賣一樣的就好;但現在保單CP值沒那麼好,客戶也已買了很多張保單,業務員要從商品銷售,轉成解決方案銷售,為客戶量身訂做,得熟悉公司大部份的商品。


由於保單會大轉型,業務員不能再用「每年可領到多少錢的保證收入」來賣保單,銷售難度大幅提升。台灣業務員人數太多,平均服務的客戶數僅歐洲的五分之一,未來保單變難賣,加速業務員汰弱留強,人數恐萎縮八成。


台灣定期險大多只保到80歲,就是因為在台灣調整費率極難。林世德舉例,在香港只要保戶願意繳保費,而且能接受保險公司調整費率,定期險也能保障到109歲。台灣人的觀念需要突破。』


由於ETF的入手容易且接受度高,這幾年台灣ETF非常盛行,尤其是高股息ETF如雨後春筍般大量發行,動輒7%、10%的股息殖利率讓大量投資人捧著錢進場,再加上美國升息,美元定存的利率都來到5%以上,拉高了一般投資民眾對投資報酬率的要求。


過去台幣定存利率只有1%的年代,儲蓄險的內部報酬只要有2%,許多人就可以買單,因為以保本投資來說,2%報酬率已經是定存利率的兩倍,但隨著高股息ETF的盛行,加上美國升息,讓美國定存、公債甚至公司債的利率都輕易來到4%以上,儲蓄險的2%-3%內部報酬大大降低了吸引力。


以前許多保險業務員只需要懂賣壽險、醫療險、癌症險跟儲蓄險(或分紅型保單),就可以做出好成績,在理財意識越來越抬頭與普及後,消費者想要知道的會多更多,光只是賣保險商品已不足以滿足許多人的需求。


十多年前與一位朋友一同去見一位保險業務,聽說是他以前的同學,剛進保險業(果然都是先從過去認識的人開始),聽他的介紹內容,就僅是著重在介紹商品與理賠內容,一股腦地把他在公司學的展現出來,很明顯的感受到,他只是在做業務銷售簡報,卻沒有理過我們需要甚麼。


礙於面子當然是完整的把他聽完,反問他的問題,他也回答的不太確定,當然後續就沒有再與這個人聯繫。


後來陸續又與幾位做保險的朋友聊過,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以"風險"為主,千篇一律地告訴你,如果發生甚麼事情,可能會需要花多少錢,如果你花一點錢買這張保單,你就可以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以理賠多少錢,讓你減少負擔。


可是這些風險如果都要轉嫁給保險公司,我會有買不完的保險,而且保險額度若要買足,全部列出來,一年要繳幾十萬的保費,根本不太可能這樣買。礙於不可能花這麼多錢把保險買好買滿,所以必須要做出取捨。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2/28

0050的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只有5%?

 



最近看到有人說,投資0050的年化報酬率沒有9%多,大多數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年化報酬率其實只有5%多。甚至有人建議,不要相信建議你一直存的人,與其等待30年後才開花結果的投資方式,不如盡早靠著週轉率把本金滾大一點。


我看一下0050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只有5%的資料來源,應該是來自MoneyDJ理財網,選一檔ETF後,在"投資策略"分頁,可以試算某段特定期間的定期定額、定期定值與定期定股的投資報酬率。


如圖片所示,0050自上市後開始定期定額進行投資,每個月投資1萬元,忽略手續費與稅等成本,直到2024年1月,總投入金額是247萬,資產終值是775萬,總獲利528萬,總報酬214%,年化報酬率5.73%。


我再試算另一檔0056自上市後至今的定期定額投資績效,在同樣條件下,總投入金額是193萬,資產終值是482萬,總獲利289萬,總報酬150%,年化報酬率5.88%。


首先,你可能會先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0050的總報酬率是214%,0056的總報酬率只有150%,明明總報酬率不一樣,為何兩檔的年化報酬率會是一樣的。那是因為統計的時間不同。


這邊要再複習一下年化報酬率是甚麼,只單純計算期初本金與期末金額而計算出的報酬率,是所謂的累積報酬率,再將時間因素考量進去,讓報酬在同一個投資期間標準上比較的計算,就叫「年化報酬率」,年化報酬率是考量了投資期間複利的計算方式。


換句話說,某一樣投資的年化報酬率若有5%,這表示這檔商品在某一段特定期間內的投資績效,約等同於你將這筆錢放在5%利率的銀行定存,而且持續複利滾存同樣一段時間後的投資結果。


為什麼0050與0056的總投資報酬率不一樣,但年化報酬率的數字會很接近?因為0050的統計期間是20.5年,而0056的統計期間是16年。所以,若年化報酬率不變,0056的投資只要再多放4.5年,它的總報酬率也會來到214%以上。


年化報酬率除了多加考慮了時間因素以外,也有簡化統計期間的投資報酬率變化的效果。


某一筆本金投入某項投資產品,每一年所獲得的報酬率都不同,甚至有時候是賠錢的,但最後看投資結果時,只看當初投入的初始本金,到目前的投資價值,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累積變化,可以達到等同多少的定存複利滾存利率。


年化報酬率=(本利和/本金)^(1/年份)-1


我們看年化報酬率的公式,計算參數只有本利和、本金與投資年份。他並不管中間的投資報酬率變化,也不管你的本金是何時投入的。或精準地說,年化報酬率並不適合用來計算定期定額的投資報酬率。


我們這時再把MoneyDJ的數字套進來,總投資成本輸入247萬,本利和輸入7,752,483,投資年份輸入20.5,得到的結果就大約是5.74%,與MoneyDJ的數字很接近。


以上的意思是說,MoneyDJ的年化報酬率計算方法,只是簡單地把投入本金、資產終值與投資年份套入公式而已,但卻忽略了投資本金並非是初始單筆的投資金額,而是每個月1萬元的不同時期投資結果。


但回想一下前面解釋的年化報酬率,主要是要方便比較某種投資商品/方式,在特定一段期間的年化報酬率,必須要是單筆投入,持有一段時間,然後結算終值,這樣才有意義。


如同0050與0056的統計,雖然總報酬率不一樣,看起來好像是0050比0056好,但是真正能拿來一起比較的,應該是兩者的單筆投入年化報酬率,而非總報酬率。


所以,用MoneyDJ這個網站功能計算出來的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指出0050的年化報酬率只有5%多....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2/7

高股息ETF,誰比較好?

 


台股的高股息ETF相當多,每一檔的選股邏輯都有些不一樣,如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你可以分辨哪些是接近A企業,只管股息而不管企業經營,哪些是比較像B企業,不但要股息,還要企業成長的機會嗎?



以下連結節錄了幾檔比較知名或市值比較大的高股息ETF選股邏輯重點,去看看哪些是屬於A型企業,那些比較像是B型企業。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成分股挑選ESG 優質企業 (ESG 評級 BB 以上)、獲利穩健(市值大於 7 億美元,近四季 EPS>0)與高殖利率(殖利率前 30 大),目前的成分股有40%電腦及周邊,22%是金融保險,10%是半導體,通信網路只有4%。



00878的殖利率排名是依照進12個月年化股息殖利率,以及近3年平均年化股息利率,加權計算出股息分數後取前30名企業。意思是00878會優先挑過去3年有穩定良好的配息紀錄,加上近一年的配息殖利率也好的企業,就會排除掉最近因突然業績暴漲,或變賣資產獲得單筆收益的一次性高配息企業。



元大高息低波(00713):
成分股篩選條件較為複雜,是從市值前250大的企業中,根據其股利率、營運穩定度、權益報酬率、價格動能、股利發放品質、獲利能力、營運現金流量及波動度等指標來選擇,挑選排名前50名企業。



00713目前的成分股有60%的資訊科技,9%是金融保險,還有9%是食品工業,雖然00713追求的是股價低波動,所以會持有比較多的食品類股與營造相關類股,但台灣的產業大多還是資訊電腦相關,所以資訊產業類股還是佔了六成之多,但其5大權重股分別是仁寶、統一、台灣大、遠傳與彰銀,就知道這檔ETF的特性會很偏向傳統追求的高殖利率股票。



元大高股息(0056):
成分股是由市值前150大企業,依據其近幾季的EPS與股息發放率等指標,預測未來的現金股利殖利率,選取最高的50家公司作為成分股。目前有73%是資訊科技,8%的金融保險與3%的紡織類股,與前面介紹過的00713和00878相當不同,完全沒有食品類股與通信網路產業。



如文章前半段所介紹,由於0056的選股邏輯只看現金股息殖利率高低,不管這家公司過去幾年的獲利表現如何,也不管它的配息是否穩定,只要明年有可能配發高現金股息殖利率,就會把它納入成分股,所以它的成份股產業也可能變動很大,它每年有2次調整成分股的機會,每次最高5檔。


(隱藏內容)



以上介紹的8檔台股高股息ETF,你會比較偏好哪一種?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