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今周刊看到一篇去年的文章,「金融股大貼息,all in一檔股票很危險?6年存400張第一金,帳面損失57萬,存股達人最近竟開始」,部分內容節錄如下:
第一段:
有些股友會擔心持股全集中在一檔股票上,不是會很危險嗎?就像悟天只持有第一金436張,全集中在第一金,這樣不是很危險嗎?
但悟天想說的是,其實成本是可以轉移的,例如悟天目前擁有436張第一金,成本在9.88元,如果在此時此刻我全部轉換到華南金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首先第一金目前(13日)價格在20.9元,華南在18.1元,所以436x20.9÷18.1=503元,所以悟天可以變成持有503張成本8.56元的華南金,持有成本8.56元是怎麼算的呢?→436x9.88÷503=8.56元。(這裡計算省略了手續費和交易稅,有興趣的朋友再自己細算喔。)
第二段:
同樣,玉山金目前股價在26.7元,如果通通轉換成玉山金會變成持有341張成本12.63元的玉山金(436x20.9÷26.7=341 436x9.88/341=12.63元)。
所以重點在於要不要轉?什麼時候轉?對吧!
那為什麼第一金持有的成本可以下降到9.88元呢?這是因為悟天遵循SOP倍數表,在低倍數時買進較多的張數,高倍數時買進較少的張數,甚至在今年2月時賣出過高的倍數,等到4月時又買回較低的倍數(一來一往又多了44張0成本的第一金,存股的「存」並非只買不賣,是要觀察業績表現的!)
再好的股票當股價過高時也會變得不甜美,再差的股票當價格破盤時也會有利可圖。
第三段:
- 436張成本9.88元的第一金
- 也可是持有100張成本9.88元的第一金+41張成本8.55元的華南金+78張成本12.62元的玉山金+72張成本13.54元的兆豐金+104張成本9.45元的合庫金
- 當然也可以是617張成本6.97元的00878-ETF 國泰永續高股息
就算悟天只持有第一金,我還是可以把持股全數轉移到你覺得成長性更好的標的,重點在於轉完之後,悟天持有的成本是多少,對吧?
這篇文章看完,雨果覺得有不少想要做觀念釐清的地方,筆者把很簡單的投資觀念變成很複雜的數字遊戲。
首先,第一段提到轉換持股與低成本的計算方式,整段只是在玩數字遊戲,原本成本9.88的第一金持有436張,目前價格來到20.9元,帳上已經有高達480萬的獲利,轉換成目前股價18.1元的華南,可以取得503張持股,帳上成本應該就是18.1元,但筆者卻要把已實現獲利的部分忽略,假裝自己用原本的本金買到503張持股,每股的成本是8.56元。這只是在玩數字遊戲,已實現的獲利就是獲利,新買進的華南成本就是18.1元,如果跌了也是虧損,只是以前有賺錢又賠一點回去,自己想像每股成本是8.56元只是自欺欺人。
第二段提到的SOP倍數表,雨果不清楚是甚麼樣的倍數表,看起來很像是本益比,當高本益比時每比較少張,低本益比時買進比較多張,又提到於2020年2月時賣出持股,4月時又買進持股,一來一往就多了44張0成本的第一金,這一段說穿了就是覺得股價貴的時候賣出持股,等到股價下跌再低價買回來,可以買到比較多張數,如此而已,但是難就難在投資人不會知道甚麼時候是高,甚麼時候是低,剛好在2020年2月賣掉,躲過3月大跌段,然後在4月低點再買回來,這種事情只會存在夢中,或是極少數高手身上,不會是只想領股利的存股族可以期待的操作。
第三段的觀念更是需要拿出來澄清,舉例中的3種持股方式完全不能等同視之,第一種是集中在單一銀行,風險就是集中在單一企業,如果你持有的是兆豐金,在2016年發生遭美國開罰57億台幣的事情,直接影響了該年度的EPS,肯定會影響當時的股價與隔年的配息,第二種是把風險分散在5家銀行,如果是平均分配資金,則兆豐金被罰款的事件就只會影響你五分之一的資金,第三種更不該被拿來比較,前兩種都是集中在金融業,第三種將持股分散在多種產業與幾十家企業,絕對不是可以彼此拿來比較或互換的,更與買進成本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最不能認同的最大謬論是「重點在於轉完之後持有的成本是多少」,轉換持股的時候,重點永遠都是「新的持股在未來預期一段時間的表現是否會比目前的持股還要好」,而不是成本,如果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那投資人應該要把手上持股都換成股價只有1塊錢的水餃股,手中持股張數肯定可以暴增。
這就好像在傷腦筋,手上該持有2枚50元的硬幣,還是10枚10元的硬幣,還是100枚1元的硬幣,不管你怎麼換,手上一直都是只有100元價值的硬幣,更何況筆者的低成本還是用忽略獲利所換算出來的,這種算法,不管換成哪一檔股票,成本都會比目前的股價還要低的。轉換持股的重點不是成本可以多低或是可以變出更多張數的股票,而是這檔股票未來會不會讓你的總資產價值變更高。
在台股轉換持股就是會產生不少的手續費與交易稅,以筆者超過900多萬的持股來說,如果要全數轉換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會需要付出近萬的手續費與2.7萬的交易稅,相信大部分投資人不會隨意換來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