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第一百篇,投資理財心法整理 (mindsets of investment for retirement)

 


自今年二月開始寫理財心得部落格以來,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剛開始寫就碰上疫情恐慌,股市暴跌,又在三月底立即V行反彈,碰上這樣的大震盪行情,反而讓自己的投資心得更為篤定,算是做了一次驗證,累積到目前已寫了99篇文章,大致已經把主要的理財心得重點都寫了,這第100篇我打算當作寫部落格的第一個里程碑,把過去寫過的心得重點整理出來,也當作2020年的最後一篇文章。


投資不等於理財,投資僅是理財範圍的其中一部份,理財方式可以參考別人的方法,但絕對無法直接複製過來照表操課,投資的方式與工具很多,除了學習投資方式以外,更重要的是學會理財心法,並且要了解自己的個性、收入、現有資產、與需求,才能整理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理財就是為了把「錢」這項資源做最妥善的運用,從出社會開始工作賺錢後,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用錢這個工具來讓自己能存活下去,剩餘的錢就看個人如何運用,有人有強烈的購物慾喜歡買東西,有人喜歡四處旅遊認識世界,有人單純就需要銀行有一大筆錢來增加安全感,錢要如何運用取決於每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但理財有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在把「錢」這個工具換成自己想要的事物前,能夠不要越變越少(貶值),甚至最好能越變越多。


理財要先規避風險、固本、然後求成長,讓錢不要越放越沒價值,就需要找一個穩定的方法讓錢越變越多,而且增長速度要高於通貨膨脹的速度,並且避免突然的大筆支出,譬如毫無財務規劃的高級旅遊,或是一場意外或疾病需要高額醫療費,基本的保險支出可以避免突然性的高額花費,讓自己辛苦累積的資產瞬間歸零或去掉一大半。


工作時間有限,為退休後的金流做準備,退休時需要準備多少錢,可以過甚麼樣的生活,通常都與出生時的家庭背景與自己的收入情況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只是一般家庭,工作收入就在5萬10萬之譜,就不要期望退休後可以開名車住豪宅,一年出國旅遊4次,不切實際的退休需求是退休規劃失敗的第一步,有了比較切實的退休生活需求,才有辦法估算究竟需要多少退休金,也才有辦法找尋適合的投資工具來完成退休理財規劃。


萬事起頭難,存錢絕對是理財的第一步,不管你的投資方式是甚麼,你能用來投資的錢,絕對是在滿足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後所剩餘的錢,當你的生活過得更富裕更奢華,你能留下來做投資的錢就越少,要累積到足夠的退休金或是財富自由難度就更高,時間就更長,所以有效的存錢是最重要的一步,而養成記帳習慣會是幫助你有效存錢的好方法,同時也讓自己清楚每個月的基本實際花費有多少,有助於退休金需求的規劃。有句話說,錢花掉的都是別人的,能存下來的才是你的。


避免突發性大筆支出,保險是個好工具,如果你每年能夠存下10萬塊錢做投資,5年之後含獲利可能可以累積到60-70萬之譜,但此時若不幸發生一場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對方的汽車維修費20萬元,自己又因為受傷無法工作2個月,需要動用存款支付生活費,甚至還需要一筆5-10萬塊的開刀住院費用,你辛苦存了5年的70萬積蓄,馬上就因為一場意外去掉了30萬,我們用時間來計算,等於你浪費掉了3年的時間,換句話說,因為一場意外,你的退休時間因此必須延後3年,如果你有投保車險、意外險,你可能只需要支出5萬元,退休時間僅延後半年,保險無法避免意外發生,但可以保護你的資產,讓你的理財計劃不會因為意外狀況受到太大的影響。


投資工具很多,不需堅持只用一兩種,大部分人提到投資就會直接聯想到股市,其實買賣房地產、合夥開餐廳、交易古董藝術品、甚至買賣限量球鞋都可以是一種投資,你應該找幾個你比較熟悉並且有門路的方式,做綜合考量一起做規劃,而股市或基金是所有人都可以快速開始,入門資金需求也比較低的投資方式,只要每個月可以存下幾千元,就可以開始定期定額投資資本市場,你需要先思考哪些是適合自己的,然後投入時間做深入了解。


投資是為了在業餘期間用錢滾錢,不是把投資變成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投資是想把工作存下來錢,透過股票、基金、房地產等不太需要花費時間管理研究的方式,讓錢可以變得更多,但如果你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研究股市,看房買賣房地產,那這件事可能就已經變成了你的工作,而非業餘的投資理財,如果你沒有打算變成專業股市投資經理人,那你就應該找到一個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也能獲利的方式。


不想過度關心股市的方式就是分散投資,如果你將資金都投入某幾檔公司股票,那麼你就應該要對這幾家公司的業務與營運狀況非常熟悉,認為他將來的業務發展會蒸蒸日上,否則你應該避免賭博式的僅投資幾家公司,而是將資金分散投入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只要整體市場是成長的,你的投資資產也會跟著成長,同樣的,你也不該僅投資單一國家,你可以將資金分散到全世界不同發展程度的市場,跟著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成長,如此便不需要時常關心股價漲跌。


投資應著重整體資產成長,而非每年的穩定利息收入,這句話適用於還在累積退休資產的人,不一定適用於已經退休在花資產的人,如果你還在累積退休金的階段,而且離退休時間還有10年以上,讓資產跟隨經濟成長一起漲跌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長期下來,穩定的利息收入會讓你的資產累積增長較慢,但如果你已經退休,或是距離退休時間僅剩不到5年,穩定的現金流可能是你會更重視的事情,此時你的資產增長已不需要7%或10%這麼高,只需要配置一小比例來達到至少2%或3%的資產增長即可。


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方式不是靠股票,而是投資自己增加本業收入,投資別人,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好壞決定在別人身上,而且時好時壞,投資自己來增加自己的工作收入,你所獲得的是每個月穩定的現金流增加,透過增加專業能力與轉換公司或職務所能帶給你的現金增加幅度,很可能會遠高過你的投資報酬率,而且你每個月能夠投資的錢也跟著增加了。


收入增加不代表消費支出也要跟著增加,如果你月收入5萬元,每個月活花費僅需要3萬元,一年可以存下24萬,佔所得的40%,不代表當你月收入10萬元的時候,你的生活費就必須要變成6萬元,每年也是存下年所得40%的48萬元,如果你一個月3萬塊可以過生活,所得增加後應該也可以用3萬塊過生活,如果你想生活過得比較好一點,或許增加到4萬塊也不錯,但沒有人規定你的生活費與儲蓄比例必須要固定在一個標準。


搞懂觀念練好心法,投資時心裡才能底定,許多人學投資都是在學工具技巧,譬如技術分析、價值投資、股債分配,目的都是想要透過這些工具的使用賺更多錢,但我認為若能把觀念與邏輯先弄懂,心理認清一些事實與根本問題,在投資時可以相對踏實許多,比較不會被一堆財經消息與股價波動影響長期規劃,更能理解一些投資工具技巧其實都沒有意義。


時間才是投資能否獲利的關鍵因素,當你的錢放在股市裡投資時,它就變成了一個個的數字,並且每天都在變動著,當你將持股賣掉時,它才會變回真正的錢可以花用,所以無論你的股票帳戶帳面上的績效是獲利還是虧損,只有在你實際賣掉股票實現損益的時候才有意義,如果你持有的一檔股票目前帳面上是虧損的,但這檔股票是你在存退休金的標的,距離退休還有20年的時間,也就是20年後你才需要將它賣出變現,那麼現在帳上的損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未來是否會繼續成長,但如果你下個月就需要靠賣掉這檔股票來取得現金繳貸款或是買車,你就會很擔心目前帳上的損益,所以一門投資是否會賺錢,取決於你要將它變現的時間點是甚麼時候,所有投資皆是如此。你可以想像投資新創公司的天使投資、A輪投資、B輪投資、甚至到C輪與IPO股票上市,他們能否獲利的關鍵都是在後面是否有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接手。


努力存錢很好,但生活的有意義更為重要,許多人為了存錢退休或買房,相當的省吃儉用,只為了趕快存到需要的退休金可以早點退休,就算可以提早到50歲退休好了,50歲以前的人生可能因此錯過許多事情,為了省錢不敢出國旅遊,不敢吃比較好的餐廳,以為等到了50歲退休後在開始做這些事情,但事實上許多事情過了一個年紀就無法在做了,人生體驗也會不同,奉勸在認真存錢之餘,也要認真活著。


錢只是個工具,要怎麼運用讓人生過得精彩是自己的功課,以前的錢只是幾張紙,現在的錢甚至只是電腦螢幕上的幾個數字,累積再多的資產,如果沒有好好運用,這些錢都只是數字而已,自己用的時候是資產,用不到的時候就變遺產,不在掛掉前把資產用完是一門學問,想把資產盡可能的保留給下一代又是另一門學問。



2 則留言:

  1. Hi, 雨果

    這篇文章的觀念我非常認同.

    先祝你新年快樂~~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老P

      謝謝你的支持! 新文章一出爐你就看完了~

      也祝你新年快樂, 注意保暖喔!

      刪除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或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