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記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記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4/19

養成記帳習慣的3個關鍵

 


今天我又要來與大家談煩人的記帳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記帳的習慣,也覺得記帳很煩,或許不少人都了解記帳的重要性,但真要開始去做,卻又無從起步或早早放棄,於是又給自己找了不需要記帳的理由,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如何養成記帳的習慣。


個人或家庭記帳其實跟公司裡的記帳很像,同樣是想或需要知道明確的現金收入與支出,月底或年底到底有沒有盈餘,需不需要做出調整改變,但相對於公司記帳,個人與家庭的記帳簡單太多了。


我再強調一下,個人與家庭記帳的目的是想要知道收入與支出的結果,在月底或年底有沒有剩餘,有沒有需要改變的地方,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就可以了。


家庭記帳與公司會計帳很大的不同,是我們並不需要向國稅局報稅,不需要繳交一塊錢誤差都沒有的明細,也不需要套用國稅局訂定的消費科目,所以我們完全不需要追求完美精準的現金進出明細,這是第一點觀念。


要達到「知道收入與支出的結果,在月底或年底有沒有剩餘」這個目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知道一個月的總收入與總支出,相減就是結果了,對於固定領薪的上班族來說,知道每個月總收入並不難,對於接案、領獎金、銷售商品的業務來說,確實需要明確記錄每一筆收入並做統計。


而總支出的部分,最懶惰的方法就是在月初準備一筆現金,譬如10萬元,這個月的所有花費都用這筆現金支出,最後在月底時再看一下現金剩多少錢,就可以知道這個月的支出是多少了,然後每個月都把這個金額記錄下來,12個月後你就會有一年的支出需求數字。


但現在有很多數位支付、銀行自動扣款與訂閱自動信用卡扣款,沒辦法全部都用現金支付,那你就需要把這些非現金支付的消費另外一筆一筆記錄下來,或是在月底的時候再一次結算這些消費(數位支付與自動扣款都會有數位明細),再加上月底結算花掉的現金,就可以知道當月的支出了。


以上就是用很簡單的方式,就能知道每個月的收入與支出,並得到每個月的結餘是有剩餘或是透支。如果是透支,或是希望結餘能夠增加,我們想做出調整,就會需要藉由分析消費明細來做出判斷,記帳明細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


紀錄每日消費的明細真的很困難,買支原子筆15元、買瓶飲料25元、給小孩玩個遊戲機10元,這些都要詳細記錄下來嗎?我認為完全不需要,前面說過了,我們不是要記帳給國稅局,不用每一筆消費都依照科目編列報銷,記錄到這麼細完全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就算真能記錄到這麼細節,也沒幾個人有能力將這些資料做統計分析,然後做出有意義的決定。


我們在前面已有了紀錄收入與支出的方法,是因為需要透過消費明細來思考如何改善消費習慣,才有了紀錄消費明細的需求,所以家庭記帳的深入程度,只需要達到足夠協助你分析你的消費習慣,並有辦法從中找出需要調整的地方即可,這是第二點觀念。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3/3/21

記帳只需記3個月?


 


我知道大部分人都很討厭記帳,因為這真的是一件有點煩人的瑣事,如果一天只有2~3筆消費要記倒還好,若一天超過10筆需要記帳,還真的是一種困擾,如果是家庭消費,更需要另一半願意配合。


不記帳與記帳的兩極中間還有其他替代性選擇,譬如我不需要記帳,我只要關注帳戶裡的錢有沒有增加就好,那就是我存下來的錢。還有一種是只需要記帳3個月,大約知道每個月的支出是多少,有個概念即可。


我曾提過我從2000年就開始記帳了,記帳的原因是為了讓我可以更安心的消費,不會為了省錢而在每一次消費時都猶豫不決與斤斤計較,控制消費的手段是設定每種類別的預算上限,記帳是讓自己知道離上限還有多少空間。


採用只關注帳戶裡的錢有沒有增加就好的人,他可能會非常需要嚴格執行先儲蓄再消費的方式,因為先把想要存的金額留下來,剩下的就是他可以花掉的部分,如果是消費剩的才存下來,那每次能存多少其實都很不穩定,不穩定就無法以此規劃未來的投資與儲蓄計畫。


只記帳3個月的方式,我認為也不實際,因為這樣的記帳方式無法真正知道你實際的消費有多少,我指的是一整年的消費金額。請你回想一下,你每個月記帳會記錄到那些內容?


三餐飲食、家庭文具用品、水電瓦斯電話費、與朋友家人吃飯聚餐、出門旅遊、電器家電、可能還有婚喪喜慶紅包,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支出是每個月都會有的,有些是幾個月才會發生一次的,有的甚至幾年才一次。


還有些是固定每年只會發生少數幾次的支出,譬如定期扣款的保險費、個人所得稅、牌照燃料稅、房屋地價稅、與小孩註冊費等等,如果只記帳3個月,這些支出未必會剛好出現在你嘗試記帳的那3個月裡。


以上會發生甚麼問題呢?


你試著記帳的那3個月,很容易出現每個月的金額落差很大,譬如剛好某個月碰到冰箱壞掉,需要花幾萬塊換一台冰箱,或是剛好碰到要繳所得稅的月份,你無法得到一個月大約需要支出多少錢的準確結果。


而且....



「我的想法是」...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2/7/27

為何要記帳

 


我知道很多人超討厭記帳的,要特別記得每天每一筆花費是一件很煩人的事情,尤其是要坦然面對自己實際花了多少錢,多數人選擇逃避,不知道就沒壓力。


有的人認為他只要可以控制花費,大概知道每個月的支出就可以了,不需要詳細的記下每一筆消費紀錄。


而我認為,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而且是最簡單的一步。


如果你連"把你的消費數字記下來"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覺得麻煩、困難,你怎麼又會有心搞清楚其他更複雜的數字呢?(家庭資產負債表、研究企業財報、執行資產再平衡、貸款試算、退休金需求試算)


記帳有不少好處,我隨便列舉幾個:


要知道自己甚麼時候可以財務自由(被動收入大於支出),你就先需要知道你的實際支出是多少,才知道需要累積多少資產,準備多少被動收入,如果你的支出數字一開始就抓錯,那後面的計算也全部都會是錯的。


(訂閱閱讀內容)


你能想像一家公司完全沒有人記帳,大家隨心情愛怎麼花就怎麼花,心情好的時候突然來一筆大筆開銷,這公司能撐多久呢?


記帳要怎麼記呢?分享幾個重點:


千萬不要記很鉅細靡遺的流水帳,譬如青菜200元、豬肉260元、牛肉200元、原子筆30元、立可帶50元、多多綠45元這麼仔細,我們不是公司要報帳給國稅局,也不需要將生活消費分析道這麼細。


(訂閱閱讀內容)


認真的記錄下每一筆消費,實際了解這些花費的必要性與實用性,調整自己的消費方式或是生活所需預算,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消費需求,然後擬定一個你覺得值得的生活消費模式與預算,用這個目標去準備你的退休金。


任何刻意拮据省吃儉用的存錢與預算規劃都是不切實際的,絕大多數人很快就會放棄,甚至還會報復性消費,就跟減肥的道理一模一樣。


(訂閱閱讀內容)可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0/8/15

有好的金錢觀,但沒有正確的財務資訊反而會害了你 (the importance of correct family cash flow sheet)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購屋時期的儲蓄方法(含支出預算表)」,內容主要是在建議大家優先儲蓄的概念,倡導收入先扣掉儲蓄後,才是可以支出的金額,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文章內容有一些錯誤的地方,還有幾個觀念也可以由這篇文章當作例子來做強調。




第一個明顯有誤的地方是,筆者似乎是忘記了固定支出裡有一筆「定期定額存款」,在前後兩張表做比較的時候都有出現,筆者為了凸顯先扣掉儲蓄在分配消費預算的差別,第一張表的最後只剩5千元可以儲蓄,而第二張表已經先存下了2萬元,但生活費只剩1.7萬元,都忽略了這筆2萬元定期定額存款。


如果這筆定期定額存款是為了存退休金,刻意不算在可分配的支出裡,那麼先扣下2萬元儲蓄,讓生活費只剩1.7萬元也不盡合理,畢竟圖表裡還有列出育兒費用,表示範例中的夫妻是有小孩的,不要說已經有一個小孩,就算是只有夫妻兩個人,一個月的生活娛樂費用只有1.7萬元,我相就算不是在大台北地區也是很拮据的,這個預算分配方式實在太難以實行。


筆者在文末解釋,夫妻兩人把一開始領到薪水的2萬元就扣下,再加上原本租屋的費用2萬元,就等於有4萬元可以用來支付房貸,進而反推可以購買1200萬的房子,但其實加上固定支出裡的定期定額存款,實際存下來的錢是4萬,加上租金是6萬,以夫妻兩人的收入為10萬元的例子,一個月可以存下4成收入可說是相當厲害,或是生活要過相當拮据,而且為了買房子,可以月繳3-4萬元的房貸,卻只有1.7萬元可以過生活,這個比例實在是很有問題。


以上幾點不合理的地方,我猜想,筆者很可能是忘記了固定支出裡有定期定額儲蓄這一筆,把他當作真正的花費了,不討論這個金額計算是否有數字問題,在這篇文章,雨果認為還有幾點不太貼切實際生活的地方。


第一點是預算分配問題,第一章表裡列出飲食預算是15,000,民生用品3,000,娛樂是4,000,網購與零用錢占了10,000元,以我本人記帳20年的經驗來看,飲食費用不會到15,000這麼高,反而民生用品只有3,000是不夠用的,4,000的娛樂費對夫妻兩個人來說,大概一趟外縣市的小旅遊就用完了,但網購與零用錢卻又高達10,000,比民生與娛樂預算總和還高。


在固定支出的部分也有問題,依項目來看,範例中的夫妻是有小孩的,預算估10,000,我暫且就認為是一個小孩,小孩已經是國小以上的年紀了,而且沒有補習或課後才藝,否則育兒費用每個月10,000與現實狀況會有段落差,在來交通與油費要10,000,應該是開車的費用,包含油費與停車費,否則如果只是摩托車與捷運的話,兩個人大概5,000就夠了,但最大的疑問是,交通費不應該算在生活費用裡嗎? 固定支出指的應該是無法避免也不會改變的支出,譬如每年要繳的保險費、燃料稅、停車費、房屋租金或房貸,就連育兒費用也不太應該算在固定支出裡。


最後必須要強調,這個表中忽略了很多大筆的一次性費用,譬如人壽保險、所得稅、過年紅包、年度性的旅遊費用等,據範例中的條件,這些費用一年可能會需要準備20萬,這都不在這個預算表的規劃中,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就去推算這對夫妻可以負擔1200萬的房子,實在是過於樂觀。更何況還沒有計算準備頭旗款的部份,每個月存2萬元,要10年以後才存的到240萬的頭期款。


我想強調,平常生活記帳真的很重要,真的認真記帳,才會真的知道你的家庭每個月、每年實際的支出是多少,有很多費用是你平時想都想不到的,你的資產也在這不知不覺中一筆一筆的付出去,而你自己卻一直以為你一個月只有花多少錢,當需要做這種財務規劃的時候,錯誤的資訊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譬如文中的夫妻如果真的買了1200萬的房子,非常有可能會讓生活變得很不好過,小孩的教育也需要犧牲掉,拮据的生活導致夫妻失和,更慘的是房貸負擔不了而淪為銀行法拍。


問問自己,你真的清楚你一個月的伙食費支出是多少嗎? 你一個月支出了多少非必需的娛樂費用? 你一年的保險費繳多少錢? 大概估算一下,在實際紀錄一下實際花費,你可以發現落差有多大。

2020/2/18

不痛苦的存錢法 (a better way to save money)



拜讀文章 工作10年換60年財富自由怎麼做?從50元零用錢的故事說起


相信很多人會同意,賺錢是辛苦的,但有時存錢比賺錢更加辛苦,手上有一筆餘錢,看到想買的東西總是要天人交戰,到底要買下來犒賞自己,還是存下來為未來做準備,說是為了存退休金,但計畫跟意外不知道何者先來,還是先滿足自己好了?

很多人有類似的心聲,我知道越早開始存錢,我每個月須要存下的金額就可以比較少,或是報酬率不用要求到很高,透過時間的複利可以大大增加退休時的資產,或是可以早一點財富自由。但是,一直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人生還有甚麼意義呢? 不能吃好料,不能旅遊,不能買漂亮的衣服,這才不是我要過的人生,這樣存錢好痛苦。

事實上,存錢與精彩的人生並不衝突。

如果要過著非常省吃儉用,東西只能買廉價品,居住環境狹小不舒服,每餐盡量小吃攤或滷肉飯配豆干,這樣的存錢方式其實是本末倒置。請想想,廉價品的耗損率可能比你買好一點的商品的成本更高,不舒服的環境讓你不想回家,有更多機會讓你待在外面消費,而且待在家裡就影響心情,每餐吃得很節省而不顧及營養均衡,反而賠上自己的健康,別忘了,要有優質的退休生活,除了要有足夠的資產,更需要有健康的身體,每一餐省下30元卻賠上身體健康,絕對是划不來的事情。

要怎樣才能不痛苦的存錢呢? 建議靠「設定預算」與「記帳」

「設定預算」:如果你可以規劃每個月的生活預算,每年的保險、旅遊、甚至紅包等特別預算,並且確實的依照預算來使用金錢,那麼預算以外的錢就可以在薪水跟年終撥下來的時候就先存下來,只要花費還在規畫的預算內,就可以放心的吃你想吃的餐點,買你需要的東西,不需要每一次消費就猶豫不決,斤斤計較。舉例來說,以一個月薪4萬元的上班族,每年約可獲得2個月的年終獎金,他每個月的生活預算規劃可以大致如下,如果依照自己規劃的預算消費,每個月可以剩下1萬元做投資,年終還可以剩下8千元,看是也拿去做投資,或是犒賞自己,將預算再分配到旅遊或非必要消費。



你說,這個預算規劃會不會太理想? 我的房租不只1萬元,孝親紅包也不只12000元啊,沒關係,這只是一個例子,你應該要用你自己實際的情況來做規劃,並且調整到一個你覺得適合且舒服的預算分配,這個方式你才有可能真正的長期執行下去,一開始,你的消費習慣會一直需要做調整,可能會常常花費超出預算,這時候你要評估,是你花得太兇,買了太多非必要的東西,還是你的預算規劃的太理想,根本沒有可行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分配,漸漸就會養成習慣,一旦變成習慣,你的消費方式就可以長時間的持續,並且依照計畫的存錢做投資。

你又問,可是我怎麼知道我的預算應該要抓多少呢? 我完全沒有概念耶。這時候你就需要透過「記帳」來幫助你了,建議一開始記帳不要記很細的流水帳,你只需要將每一筆費用依照預算規劃的類別做分類就好,譬如:每天三餐屬於生活飲食,悠遊卡儲值或加油屬於交通費,和朋友聚餐唱歌屬於娛樂消費,上班的包包壞了需要換一個包包,這筆就屬於特別購物。我的目標就是將每個月的消費控制在我設定的預算內,只要預算還很多,我就可以安心的買,如果預算已經快用盡,這個月卻還有兩個禮拜,那我就要認真的考慮省下這一筆消費,剩下的兩個禮拜都要節省開銷。當然,如果真有必要,預算之間是可以考慮挪用的,譬如我這個月想要跟朋友去唱歌,但是娛樂消費的預算會超過,那我就必須要從特別購物節省下來,讓娛樂消費超過預算一點,最後要求的就是每個月總計花費不能超過總預算3萬元。如果月薪增加了,你可以考慮把增加的薪水存下來,維持原本的生活習慣,或是也稍微增加每個月的預算,但千萬不要把增加的薪水全部都分配到消費預算裡,存錢的部分還是維持一樣,這樣你的資產累積就不會進步了。通常用一兩年的時間就可以調整到適合自己的預算分配方式。


雨果用這個方法記賬已維持了20年,維持記帳的習慣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我對於我未來一整年的花費都已大概能掌握,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方式就可以透過調整預算的配置來想像一下,再參考自己預期的收入,就能推算出自己今年用於投資的資金可以有多少,如果碰到急需用錢的情況,自己可以負擔到多少金額,有記帳的習慣,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每一年的花費實際上有多少。雨果可以跟你分享,如果你認真記賬,你會發現你實際的花費會比你記賬前心裡所估算的金額還要高1.5至2倍,記帳後你就不會再問,我賺的錢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怎麼戶頭都沒剩錢。

我該用甚麼軟體記賬呢?

雨果自己習慣用Excel記帳,以前我也用過記賬軟體,但因為擔心記帳資料無法匯出留底,導致若該軟體不再可用,將會失去所有記賬的紀錄,所以最後自己規畫一個記賬的Excel表單來使用。其實現在手機上有許多記賬APP,譬如其中一個「麻布記帳」就相當方便,一個介面檢視銀行存款、貸款、信用卡、悠遊卡、一卡通、iCash、電子發票等金錢流向,並可隨時獲得個人資產負債、收入支出、消費分類等財務報表。簡單綁定網路銀行帳戶,就可以自動匯入帳戶或信用卡帳務明細!有多少現⾦可運用 ? 信⽤卡總共刷了多少 ?帳單還有多少沒繳 ? 這個月有存到錢嗎 ? 還可以將電子載具與雲端發票一併匯入,讓記賬這件事輕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