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4

00940的自由現金流選股條件重要嗎?

 


看到一篇新聞在介紹00940的選股邏輯,其中一點在討論自由現金流的好處與影響,這篇文章雖然是在介紹00940,提到00940納入自由現金流量指標,是市面上眾多ETF中唯一採納的指標,此為其特別之處。但我對於文中提到的自由現金流有些簡單想法補充。


自由現金流量 = 營業現金流量 – 資本支出


自由現金流為負的話,從公式上來看,表示資本支出大於營業現金流量,資本支出是指把錢用來買固定或無形資產,而營業現金流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或投資所增加的現金流入。


企業用來買資產支出的錢,大於企業銷售與投資所賺進來的錢,因為現金流量就是看公司帳上現金,支出大於收入,就代表公司可運用的現金會減少,短期還不具特別意義,但若長期如此,則公司的營運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以家庭花費來舉例,每個月的家庭收入有10萬,扣掉生活費等8萬元支出,每個月的銀行戶頭還可以留下2萬元,這就是正現金流。從疫情開始,某人的公司減薪維持營運,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只剩6萬,但家庭花費還是維持在8萬,每個月變成透支2萬,就必須要靠過去的存款支應這2萬元,這就是負現金流。


假設家裡銀行戶頭原本有20萬元存款,若....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4/4/17

金錢買不到幸福嗎?

 


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金錢買的到物質,但買不到幸福。你相信金錢真的買不到幸福嗎?在你挨餓的時候金錢可以用來買食物,飢餓後的飽餐一頓不會讓你感到幸福嗎?夫妻為了要不要買某樣東西或該省錢而經常爭吵,如果收入夠高,夫妻的爭吵頻率是不是就可以大大降低,如果還能偶爾送對方一些小禮物,家裡是否就可以更常感到幸福呢?


我相信金錢可以買到幸福,而且很多幸福感都可以由金錢來達成,譬如吃一餐米其林美食、買一款喜愛的包包或衣服、買一台名貴進口車或是送給心愛的人一個貴重的禮物,這些都可以讓人感到幸福,至少能帶來一小段時間的幸福感。


只是這個幸福感流逝的很快,就像我們剛換新手機、新電腦甚至是新車時,開心新鮮的感覺可以維持一陣子,但過段時間習慣以後,這個幸福感就消失了,想要擁有幸福感,就要繼續消費買東西,買新奇或不容易獲得的東西,來重新獲得新的幸福感。


有人認為金錢買不到幸福,或是只能買到很短暫的幸福,那是因為你沒買對東西。


到底買甚麼才能讓我們更幸福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買體驗,不要買物質。體驗就是一段人生的經歷,譬如旅遊、聽講座、學習新事物。你所獲得的是一段人生體驗和經歷,研究發現,購買體驗筆購買物質能帶給人們更多的幸福感。


如果你買的是一個包包,你會短暫興奮幾天或幾週,三個月後你看到那個包已無動於衷。但如果買的是一次旅行,那麼三個月後,甚至是三年後,你想起那趟旅行還是很開心,會很興奮的跟朋友分享旅遊經驗。


還有一個原因,體驗不會因為比較而黯然失色,因為體驗很難被拿來比較。


如果你新買了一輛TOYOTA,本來是很開心,可是後來發現鄰居新買了一輛BMW,那你就會變得不那麼開心了。但如果你去墾丁旅遊,而鄰居去了關島,雖然海外更令人羨慕,但旅遊體驗很個人,這個比較的差距就沒那麼大,美好的體驗更難被比較。


另一個原因,你的人生取決於你做了甚麼,而不是你有了甚麼。


如果你購買的是一次旅行,或是一場劇場表演,這次旅行或表演觀賞會變成寶貴的記憶,變成你人生的一部分。但如果購買的是一個包包,那麼這個包包未必會變成你人生的一部分,它很快會被另一個新的包包所替代。


人生的體驗和自我聯繫更緊密,你的人生就是由一個個體驗所串連起來的,這些體驗塑造了自我,幫助定義我是誰,而非那些包包或名車。


如果你覺得買東西沒讓自己變的更幸福,那可能是因為你沒買對東西。比起物質,你更應該花錢買體驗,體驗會帶來更多的幸福,因為它是時間的玫瑰,更不容易因為比較而黯然失色,你的人生取決於你做了甚麼,而不是你占有了甚麼。




2024/4/10

買低波動高股息ETF,不如買債券」

 


許多人想透過高股息ETF領到超過5%的配息,但又怕股價波動大,怕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於是考慮找股價低波動的高股息ETF,就只期望每年可以穩穩的領5%~6%的現金股利,不在意股價是否能上漲賺到價差。


抱持這樣心態的人,我會更建議認真考慮買投資等級債券,甚至是殖利率稍微低一點的美國公債。這時建議買公債不是要去賺降息時的價差,是要長年領取穩定的利息。這裡建議的是直購債,不是任何債券型ETF喔。


過去我多次介紹過債券,債券的特性我在簡單說明一下,這像是一個國家或公司發給投資人的借據,借據會寫明借款本金多少錢,借款到甚麼時候,借款期間每年會提供多少利息。不同國家與公司會有不同的還款能力,所以也有金融機構會對不同的債券(借據)給予不同的信用評等。


美國政府公債被認為是接近零風險的投資商品,就當作是由美國財政部所發行的借據,投資人(包含許多國家)相信美國政府一定會如期配發利息與償還本金,美國公債的規模也超過20兆美元,美國短期公債的殖利率通常也會非常接近美元定存利率。


美國20年期國債殖利率,自2023年就曾突破4%,在10月時更曾超過5%,如果你是追求5%穩定配息的投資人,沒有期待額外賺到價差,也害怕本金的虧損,相較於台股的高股息ETF,你更應該優先考慮買美國國債。


再以美國公司債為例,以我最常用來舉例的TBC來說,TBC是美國電信公司AT&T發行的Baby Bond,票面利率5.625%,在寫完章時的收盤價是24.75,每年固定配息1.41元,這時的配息殖利率是5.697%,之前價格低於23.5元時,值利率更超過6%,這檔公司債的到期日是2067年8月1日(2023年8月1日已可以25元發行價贖回)。


這表示,如果AT&T這家電信公司的財務沒有問題,債券沒有違約,投資人就可以每年領1.41美元(5.697%殖利率)一直領到2067年,距離現在還有40幾年,如果公司決定提早贖回這檔債券,投資人可以拿回25元的本金,不用擔心價格虧損。


當然,購買債券也並非是沒有風險,除了有可能發不出利息或歸還本金的信用風險外,還會有利率風險、再投資風險與匯率風險,這些都必須要一併納入考量。以上所說的債券都是指直購債,不是債券ETF喔,直購債透過券商都可以買到。


總結,如果投資高股息ETF為的只是想安穩領到每年5%的股息,最好股價低波動,股價又都可以每年填息,其實更能有這樣穩定表現的商品會是債券。趁目前債券殖利率還不差的機會,可以購買年期還夠長的債券,長期持有到債券到期,在到期前可以穩定的領取固定利息,不用擔心這段期間的價格變化。


當然,絕對要考慮到信用風險,千萬不要為了領取更高的配息,想長期投資非投資等級債券,反倒有可能落得血本無歸。




2024/4/3

投資股市最大的損失 是你覺得高點到了

 


這件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無數次,每次股市驚驚漲的時候,就會覺得高點應該到了,應該要賣掉一些持股,免得又是紙上富貴,但很多次都是在賣掉後還是繼續上漲,或是小跌之後又反轉上漲,我以為的高點常常都不是高點。


同樣的,股市大跌的時候,我以為會續跌的,也常常在我賣掉持股停損後,就反轉大漲,而且一路不回頭,然後還捨不得買回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跟我有很相似的經驗。


引用一篇ETToday的文章內容


『羅尤美指出,有時候頻繁買賣股票,一旦錯過漲幅最大的幾天,報酬率恐將差很大。以那斯達克過去10年表現來看,持有10年的年複合報酬率18.3%,若是頻繁進出,只要錯過漲幅最大的10天,年複合報酬率下降到13%;若是錯過漲幅最大的20天,年複合報酬率只剩下10.1%;錯過漲幅最大的30天,年複合報酬率則僅有8.2%。


以全球股市過去50年績效來看,平均而言,多頭時間是40個月,漲幅105%,空頭時間平均12個月,跌幅32%,因此,長期來說,股市多頭的時間及漲幅,大於空頭的時間及跌幅。所以,投資人在多頭市場的時候,頻繁進出會覺得都賺錢,可是一旦拉長時間,市場有多有空,如此循環,頻繁進出只要錯過漲幅最大的天數,報酬率就不一定很好。』


股市大多時候是帶著疑慮緩慢上漲的,而且持續時間很長,股市大跌的時候來的又快又猛,但時間通常很短。怕買在高點的人,常常會空手等待股市大幅下跌後,才想要買入,然後就一直處於等待的狀態,遲遲沒有進場,錯過一大段股市漲幅。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