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投資型保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投資型保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4/9

閒聊投資型保單 (Investment Link Product or Variable Insurance)


過去我們有幾篇文章談到保險,而雨果最不推薦的就是投資型保單,十多年前雨果也買過投資型保單而吃了虧,繳費5-6年後才發現投資型保單的風險之處,解約時所拿回的帳戶價值金額比總繳保費還要少10萬元,也就是虧了10萬元,最近在Mobile01看到一篇細部解說魔鬼細節的文章,決定拿出來分享,以下是擷取部分文章重點內容:


投資型保險一點也不保險-閒聊投資型保單這商品 


「每個月保費6000元,12年剛好繳了86.4萬,結果看了一下戶頭裡面剩多少呢?81萬左右!怎麼我投資了12年花了86萬還反虧5萬?


這裡舉例你一年保費是3萬,20年期總共繳了60萬,過世時拿100萬,這60萬裡面有保險公司要先扣除的內部費用,內部費用就是保險公司要賺的部分,這合情合理,那60萬扣完某個我們所不知道的神祕數字後,我們假設他扣20萬起來剩40萬,這40萬花20年(或更長)的時間保險公司去投資,去賺取承諾你身故後所須理賠給你的100萬。所以你活越長對保險公司越有利,反之則保險公司虧損。


  • 前置費用:這就是保險公司賣你這商品要賺取的利潤,用以營運公司
  • 保險(障)費用:簡單說就是純保費。投資型保單=定期型壽險(而非終身型壽險),我舉這張保單為例,他並非平準型而是自然型,自然型就是越老越貴,平準型就是保費都固定,投資型保單的在壽險成本這部分是會逐年上升的。
  • 投資相關費用:這就是很四平八穩的沒什麼大問題的費用,就是投資要付出的成本
  • 後置費用:這部分我沒遇到不提,大部分保單應該也沒


他先把投資金額拿去買標的,再用標的換出等值於保障費用(保費)去繳納,以這邏輯來推論這張計劃書就跟你說我投了9000塊(第一年)進去投資,但他沒跟你說他從投資標的裡換出1168來繳保費。所以實際上你第一年實際進入市場只有7832,就是個操作。


簡單來說你只要開始繳納保費,前置&每月的保障費用(定期險保費),就是對應到你的100萬保額,而扣除剩餘的錢會去到你的對應到的就是你的基金帳戶價值,所以等你掛了就是100萬+基金帳戶價值,這是你持續繳的狀態。


如果你沒繼續繳呢?有兩種請況:

1.停繳,但保單仍有價值,即基金帳戶仍有價值讓他內扣每月的保費,則帳戶價值就不會繼續增加,反而會隨著保費逐年下降。

2.解約,把帳戶裡所有價值贖回,即視為解約,那你的前置費用就掰掰拉。所有的保障也都沒拉,所以才說很像定期險,你不續繳(扣)保費就沒保障。


所以在此我可以說投資型保單是個很失敗的投資工具,即便當作是保險工具也是很糟糕。你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定期定額12年投資標的是正的,還是倒虧5萬,(這也一再再地提醒你買的是保險!)再者從保險角度來看也是很差勁,同樣壽險需求我拿定期險來看,我買一年期壽險買不用被綁,價格我沒比較相信也差不了多少。

這就好像是買了終身型一年期壽險??你解約,前置費用消失,就如同終身險解約一般,你不解約繼續繳,保費是自然型等於越老越貴(不像終身險是平準保費)」


投資型保單以投資的名義包裝壽險,特別吸引不太想消費買保險,但可以接受邊投資邊擁有壽險好處的險種,投資型保單就顯得很吸引人,讓投保的人以為自己的錢是在做投資,但同時又可以擁有一兩百萬的壽險保障,對於內扣的費用僅淡淡提及。


投資型保單的內扣費用如前面的mobile01文章所提,保戶所繳的錢會先扣一筆保險公司要收的費用,這筆費用主要是公司要賺的獲利與要給業務的分紅獎金,雨果10幾年前投保的保誠人壽,第一年的內扣費用比例是70%,也就是一年繳6萬元的保費,會先被保險公司收走4.2萬,只有1.8萬才是真的拿來買基金作投資。


然後買基金還會需要扣基金管理費與手續費,通常投資型保單裡的基金選擇不多,而且可能大多是保險公司自己所推出的基金,譬如保誠人壽的投資型保單能選的十幾檔基金幾乎都是自己的基金,當然管理費與手續費也是保誠自己賺。


壽險的保費也是從基金裡內扣,保險公司會贖回基金的部分單位來繳納保費,而保險費用雖然會比一般年期壽險便宜,但保費是以「自然費率」計算,隨著年紀增加,內扣的保險費用會越來越高,讓雨果決定解約的主要原因就是這筆保險內扣費用,因為發現到了55歲以後的保險費用增加的很快,65歲以後的500萬壽險保額,一年保費高達10幾萬,如果你的基金淨值不夠扣繳保費,此保單將會被解約。


或許你會覺得,到了65歲的時候,我繳的保費加上幾十年的投資績效,可能已經累積上千萬的保單價值了,每年扣個10幾萬的保費應該也還好吧。這一點在當時保險業務算給我看的時候,他用基金投報率15%與9%試算給我看,強調基金一年報酬率平均大約15%,我用9%比較低估的方式來試算,複利到60歲的時候已經累積到好幾千萬的價值,而且還不需要繳遺產稅,聽起來真的是相當棒。


但實際上,任何一種股市投資都無法用每年多少%的複利來計算,股市的特性就是會上下波動的,以美國股市指數型基金的年化報酬率約7%-9%來說,基金投報率9%都已經算是高估的了,雨果當時就是接受了這些話術,加上當時的心態也不對,想利用投資型保單進行投資,又擁有壽險保障,又可以在報稅時利用保費節稅,導致幾年後損失10萬元解約。


投資型保單把壽險與基金包裝成投資的方式,讓不想白繳保險費的消費者願意買單,其實這樣的險種讓保險公司一次賺足了保險費與基金管理與手續費,而這些費用都默默的從基金淨值裡面扣掉,讓消費者沒有明顯感覺。


投資型保單也有兩點好處,第一是年紀還輕的時候,年繳的壽險保費比較便宜,以30歲為例,每百萬的年繳保費會比20年期的定期壽險要少一半,另一個好處是保額可以彈性調整,譬如30歲還單身時可以設定100萬元的壽險保額,到了35歲如果已經結婚有小孩,就可以考慮把保額提高為200或300萬,不需要重新投保新的保單補充保額,當然,提高保額也會提高保費,而保費就是從你的基金淨值裡內扣。如果這樣的特性剛好符合你的需求,或許投資型保單正是適合你的保險方式。


個人建議,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投資與保險都可以很簡單,當你把事情越想越複雜,越想透過複雜的方式來增加利益、減少支出/稅金,其實更可能會弄巧成拙。

2020/2/19

投資型保單沒有你想像的好 (understand investment link insurance product)


拜讀文章 投資型保單保險投資一次滿足,比傳統壽險更划算?新鮮人該如何選擇


雨果人生中第一個買的保單就是投資型保單,屬於文章中所提到的「變額萬能壽險」,擁有壽險保障,也可以投資基金,當初會想買這個保單的出發點很單純也很愚蠢,因為每年綜合所得稅有2萬4千元保險抵稅額,為了用到這個額度而去買保險,但又不想保險費白白浪費掉,所以選了投資型保單,希望自己繳出去的錢還可以到基金裡做投資,累積更多報酬回來。

當時買的投資型保單概念是,我每個月扣繳5千元保費,這5千元在扣除險保險成本與管理費用後,會投入你所選擇的幾檔基金,由於是每個月扣繳,有點像是定期買進的概念,年繳6萬擁有200萬的壽險保障還可以投資基金,似乎一舉兩得。但是,該檔投資型保單的內扣費用,第一年是所繳保費的70%,第二年是60%,逐年降低,也就是說我第一年繳的6萬元保費,只有1萬8千元是投入基金當中,內扣保費總共要扣7年才會停止。你說,那7年之後所繳的保費就是百分之百進入基金投資了吧? 如果離世後這些投資價值與保障都視同保險理賠可以免稅,聽起來還可以接受,只要繳費超過7年10年就好,事情看起來就是這麼的美滿。

幾年後某天,認識了另一位保險業者,他知道我有買投資型保單,他問了我,你知道投資型保單會內扣保險成本嗎? 咦,這是甚麼意思,不是前面7年已經都扣完了嗎? 後來上網查詢研究,才發現原來壽險費用是自動從基金淨值裡扣除的,如果沒有繼續繳保費進去,或是投資報酬率不夠高,我的保單價值是可能變越來越少,甚至扣到歸零後保單自動失效。這可是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啊,怎麼會有歸零這種事? 後來了解,到了65歲以上的壽險保險成本很高,以我當時投保的200萬壽險為例,當時計算後發現保險成本一年要內扣3萬多元,如果到75歲以上更是每年超過8萬元,如果基金績效不好的話,到70-80歲的時候確實有可能被扣完歸零。了解這些當初保險業務沒有解釋清楚的內容之後,過兩年就決定解約,即使已經繳費了7年,最後退回的保費比已繳保費少了10萬元,真的是花了一筆10萬元學費上了一門課。

吃了一次虧之後,我才開始花時間在網路上了解保險,詢問保險業務員,請他幫忙分析我的需求,過去10年來因需求改變,對保險的了解更深,也陸續有做了一些保單上的調整,補上了更多過去不認為是風險的風險,讓自己在存退休金的路上可以減輕許多風險。


以下有幾個保險觀念要與各位分享:

  • 保險歸保險,不要想回本,更不要想投資賺錢,想投資理財還是直接透過股票基金,能把保險費拿回來的商品,通常最終吃虧的都會是自己,除非你發生不幸的事情提早拿到了大筆保險理賠,否則你再怎麼會算是算不贏保險公司的精算師的。
  • 保險公司拿了保戶的保費去做投資,在目前全球低利率的時代,保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大概也就3%-5%,還要分給保險業務薪水獎金,支付公司固定開銷,所以是不太可能給保戶高達5%甚至8%以上的投資報酬率商品,如果你有聽到這樣的商品,相信我,你一定是哪裡有誤會了。
  • 保險建議先從自己最無法負擔的風險開始投保,而非自己可以獲得最多的,保險的出發點是規避或減輕大到無法承受的風險,而非盡全力想要規避所有可能的風險,這樣你的保險費用本身可能就已經變成是你的風險了。試想,你有沒有辦法承受可能因意外而導致失去行動或工作能力的結果,有沒有辦法承受住院5天的1-2萬醫療費用,有沒有辦法承受一次重大手術可能需要20幾萬的醫療費用,有沒有辦法承受發現罹癌後所需要高達上百萬的手術與化療費用,若你不幸離世了,你有沒有需要留一大筆錢給你的家人,他們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以上這些思考一下,哪些是你最害怕發生也無法承擔的風險,若發生不但會影響你自己,還會拖累你的家人的呢?


保險知識範圍很廣泛,無法用幾篇文章就能闡明,往後再用更多篇幅來介紹與分析保險的性質與需求。建議你找一位具有CFP認證的理財規畫顧問幫你分析你的財務與保險需求,保險與理財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