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第一百篇,投資理財心法整理 (mindsets of investment for retirement)

 


自今年二月開始寫理財心得部落格以來,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剛開始寫就碰上疫情恐慌,股市暴跌,又在三月底立即V行反彈,碰上這樣的大震盪行情,反而讓自己的投資心得更為篤定,算是做了一次驗證,累積到目前已寫了99篇文章,大致已經把主要的理財心得重點都寫了,這第100篇我打算當作寫部落格的第一個里程碑,把過去寫過的心得重點整理出來,也當作2020年的最後一篇文章。


投資不等於理財,投資僅是理財範圍的其中一部份,理財方式可以參考別人的方法,但絕對無法直接複製過來照表操課,投資的方式與工具很多,除了學習投資方式以外,更重要的是學會理財心法,並且要了解自己的個性、收入、現有資產、與需求,才能整理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理財就是為了把「錢」這項資源做最妥善的運用,從出社會開始工作賺錢後,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用錢這個工具來讓自己能存活下去,剩餘的錢就看個人如何運用,有人有強烈的購物慾喜歡買東西,有人喜歡四處旅遊認識世界,有人單純就需要銀行有一大筆錢來增加安全感,錢要如何運用取決於每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但理財有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在把「錢」這個工具換成自己想要的事物前,能夠不要越變越少(貶值),甚至最好能越變越多。


理財要先規避風險、固本、然後求成長,讓錢不要越放越沒價值,就需要找一個穩定的方法讓錢越變越多,而且增長速度要高於通貨膨脹的速度,並且避免突然的大筆支出,譬如毫無財務規劃的高級旅遊,或是一場意外或疾病需要高額醫療費,基本的保險支出可以避免突然性的高額花費,讓自己辛苦累積的資產瞬間歸零或去掉一大半。


工作時間有限,為退休後的金流做準備,退休時需要準備多少錢,可以過甚麼樣的生活,通常都與出生時的家庭背景與自己的收入情況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只是一般家庭,工作收入就在5萬10萬之譜,就不要期望退休後可以開名車住豪宅,一年出國旅遊4次,不切實際的退休需求是退休規劃失敗的第一步,有了比較切實的退休生活需求,才有辦法估算究竟需要多少退休金,也才有辦法找尋適合的投資工具來完成退休理財規劃。


萬事起頭難,存錢絕對是理財的第一步,不管你的投資方式是甚麼,你能用來投資的錢,絕對是在滿足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後所剩餘的錢,當你的生活過得更富裕更奢華,你能留下來做投資的錢就越少,要累積到足夠的退休金或是財富自由難度就更高,時間就更長,所以有效的存錢是最重要的一步,而養成記帳習慣會是幫助你有效存錢的好方法,同時也讓自己清楚每個月的基本實際花費有多少,有助於退休金需求的規劃。有句話說,錢花掉的都是別人的,能存下來的才是你的。


避免突發性大筆支出,保險是個好工具,如果你每年能夠存下10萬塊錢做投資,5年之後含獲利可能可以累積到60-70萬之譜,但此時若不幸發生一場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對方的汽車維修費20萬元,自己又因為受傷無法工作2個月,需要動用存款支付生活費,甚至還需要一筆5-10萬塊的開刀住院費用,你辛苦存了5年的70萬積蓄,馬上就因為一場意外去掉了30萬,我們用時間來計算,等於你浪費掉了3年的時間,換句話說,因為一場意外,你的退休時間因此必須延後3年,如果你有投保車險、意外險,你可能只需要支出5萬元,退休時間僅延後半年,保險無法避免意外發生,但可以保護你的資產,讓你的理財計劃不會因為意外狀況受到太大的影響。


投資工具很多,不需堅持只用一兩種,大部分人提到投資就會直接聯想到股市,其實買賣房地產、合夥開餐廳、交易古董藝術品、甚至買賣限量球鞋都可以是一種投資,你應該找幾個你比較熟悉並且有門路的方式,做綜合考量一起做規劃,而股市或基金是所有人都可以快速開始,入門資金需求也比較低的投資方式,只要每個月可以存下幾千元,就可以開始定期定額投資資本市場,你需要先思考哪些是適合自己的,然後投入時間做深入了解。


投資是為了在業餘期間用錢滾錢,不是把投資變成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投資是想把工作存下來錢,透過股票、基金、房地產等不太需要花費時間管理研究的方式,讓錢可以變得更多,但如果你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研究股市,看房買賣房地產,那這件事可能就已經變成了你的工作,而非業餘的投資理財,如果你沒有打算變成專業股市投資經理人,那你就應該找到一個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也能獲利的方式。


不想過度關心股市的方式就是分散投資,如果你將資金都投入某幾檔公司股票,那麼你就應該要對這幾家公司的業務與營運狀況非常熟悉,認為他將來的業務發展會蒸蒸日上,否則你應該避免賭博式的僅投資幾家公司,而是將資金分散投入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只要整體市場是成長的,你的投資資產也會跟著成長,同樣的,你也不該僅投資單一國家,你可以將資金分散到全世界不同發展程度的市場,跟著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成長,如此便不需要時常關心股價漲跌。


投資應著重整體資產成長,而非每年的穩定利息收入,這句話適用於還在累積退休資產的人,不一定適用於已經退休在花資產的人,如果你還在累積退休金的階段,而且離退休時間還有10年以上,讓資產跟隨經濟成長一起漲跌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長期下來,穩定的利息收入會讓你的資產累積增長較慢,但如果你已經退休,或是距離退休時間僅剩不到5年,穩定的現金流可能是你會更重視的事情,此時你的資產增長已不需要7%或10%這麼高,只需要配置一小比例來達到至少2%或3%的資產增長即可。


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方式不是靠股票,而是投資自己增加本業收入,投資別人,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好壞決定在別人身上,而且時好時壞,投資自己來增加自己的工作收入,你所獲得的是每個月穩定的現金流增加,透過增加專業能力與轉換公司或職務所能帶給你的現金增加幅度,很可能會遠高過你的投資報酬率,而且你每個月能夠投資的錢也跟著增加了。


收入增加不代表消費支出也要跟著增加,如果你月收入5萬元,每個月活花費僅需要3萬元,一年可以存下24萬,佔所得的40%,不代表當你月收入10萬元的時候,你的生活費就必須要變成6萬元,每年也是存下年所得40%的48萬元,如果你一個月3萬塊可以過生活,所得增加後應該也可以用3萬塊過生活,如果你想生活過得比較好一點,或許增加到4萬塊也不錯,但沒有人規定你的生活費與儲蓄比例必須要固定在一個標準。


搞懂觀念練好心法,投資時心裡才能底定,許多人學投資都是在學工具技巧,譬如技術分析、價值投資、股債分配,目的都是想要透過這些工具的使用賺更多錢,但我認為若能把觀念與邏輯先弄懂,心理認清一些事實與根本問題,在投資時可以相對踏實許多,比較不會被一堆財經消息與股價波動影響長期規劃,更能理解一些投資工具技巧其實都沒有意義。


時間才是投資能否獲利的關鍵因素,當你的錢放在股市裡投資時,它就變成了一個個的數字,並且每天都在變動著,當你將持股賣掉時,它才會變回真正的錢可以花用,所以無論你的股票帳戶帳面上的績效是獲利還是虧損,只有在你實際賣掉股票實現損益的時候才有意義,如果你持有的一檔股票目前帳面上是虧損的,但這檔股票是你在存退休金的標的,距離退休還有20年的時間,也就是20年後你才需要將它賣出變現,那麼現在帳上的損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未來是否會繼續成長,但如果你下個月就需要靠賣掉這檔股票來取得現金繳貸款或是買車,你就會很擔心目前帳上的損益,所以一門投資是否會賺錢,取決於你要將它變現的時間點是甚麼時候,所有投資皆是如此。你可以想像投資新創公司的天使投資、A輪投資、B輪投資、甚至到C輪與IPO股票上市,他們能否獲利的關鍵都是在後面是否有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接手。


努力存錢很好,但生活的有意義更為重要,許多人為了存錢退休或買房,相當的省吃儉用,只為了趕快存到需要的退休金可以早點退休,就算可以提早到50歲退休好了,50歲以前的人生可能因此錯過許多事情,為了省錢不敢出國旅遊,不敢吃比較好的餐廳,以為等到了50歲退休後在開始做這些事情,但事實上許多事情過了一個年紀就無法在做了,人生體驗也會不同,奉勸在認真存錢之餘,也要認真活著。


錢只是個工具,要怎麼運用讓人生過得精彩是自己的功課,以前的錢只是幾張紙,現在的錢甚至只是電腦螢幕上的幾個數字,累積再多的資產,如果沒有好好運用,這些錢都只是數字而已,自己用的時候是資產,用不到的時候就變遺產,不在掛掉前把資產用完是一門學問,想把資產盡可能的保留給下一代又是另一門學問。



2020/12/18

國泰台灣5G+(00881)與其他5G ETF(00861與00876)的差別 (the difference between 00881, 00861, 00876)


 

最近有一檔相當夯的ETF上市,上市後連續兩天的交易量都超過元大台灣50(0050)與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台灣5G+於12/10上市交易,幾個交易日下來,ETF規模已超過152億,可說是近期討論度相當高的一檔ETF,以下是這檔ETF的基本資料。


國泰台灣5G+(00881)

  • 管理費:0.435%。
  • 配息頻率:半年配。
  • 標的追蹤指數: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FactSet 5G+通訊指數。
  • 成分股規則:篩選新世代通訊產業鏈中符合流動性標準及獲利條件之自由流通市值前30大個股,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方法計算指數,每半年調整一次,個股5G營收佔比須超過50%,單一個股權重不能超過30%。
  • 前十大持股:台積電(29.25%)、鴻海(12.64%)、聯發科(12.13%)、聯電(6.04%)、大立光(3.7%)、廣達(2.66%)、台灣大(2.52%)、矽力-KY(2.47%)、瑞昱(2.35%)、聯詠(2.28%),期貨也占了2.91%。


國泰台灣5G+(00881)是目前唯一一檔投資標的全部都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超過一半比例都是半導體公司,相較於另外兩檔較早發行的5G ETF 00861與00876是囊括全世界相關的股票,這應該算是最大的不同,譬如元大全球未來通訊ETF基金(00861)號稱軟5G ETF,其持股內容包含了三星、蘋果、思科、高通、還有一些手機、基地台製造商、與電信公司,光是北美的股票佔比就超過了60%,亞洲(含日本)占了17%,而元大全球未來關鍵科技ETF基金(00876)則是號稱硬5G ETF,持股包含泛林集團、應用材料公司、高通、東京威力科創、英飛凌,還有不少台灣的電子與半導體公司,主要都是5G硬體生產商,北美佔股比例達36%,日本達22%。


簡單的說,00881投資的全部是台灣相關廠商,大多是以生產硬體零組件為主,00861投資的是全球的研發與技術應用廠商,而00876則偏向全球硬體研發與生產商,管理費與目前市場價格也以00881最低,該投資哪個領域請自行判斷。


5G產業目前的發展階段屬於剛起步,要進展到成熟期可能還要20年以上,而且發展過程中受惠的產業會有轉變,以下我們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5G科技最主要的幾個特性就是:速度更快、反應延遲低、可連結裝置數量更多,白話說就是網路線速度比現在的4G快很多(速度快),而且送出需求後等待伺服器端地回應時間更短(低延遲),基地台可以同時與更多數量的5G裝置連結(多連結),這些特性會有甚麼影響呢,以下我一一舉例說明。


速度快:速度更快是來自於更大頻寬的貢獻,更大的頻寬讓同一段時間的資料傳輸量更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想透過網路看720P的影片還可以,但畫質到了1080P時就可能會卡卡的,可以傳輸的資料量更大,就可以讓你將來直接透過網路觀看4K的影片都沒問題,也因為大頻寬造就了從網路播放高畫質影片變的可行,導致DVD已不再流行,甚至藍光光碟也沒有普及過就被淘汰了,軟體安裝也改由網路下載,不需要再購買實體DVD安裝光碟。


低延遲:這裡指的是網路裝置與基地台連接溝通的回應時間,5G的延遲時間約為0.001秒,大概是4G的20分之1,對於某些需要快速反應的裝置與感測器,低延遲使得一些服務變得可能實現,譬如自駕車的反應時間要非常快,特別是車速來到100公里以上,越短的延遲時間可以讓自駕車越快做出適當的反應,還有遠距醫療的服務範圍也變得更廣,譬如高雄一名患者需要開刀,遠在台北的專科醫生可以透過5G網路來操作達文西機械手臂,機械手臂的任何動作訊號都可以最即時的由台北的遠端操控機器傳達到高雄的機械手臂,而且開刀時的即時畫面也可以盡量降低延遲,降低手術失敗機率。


多連結:4G基地台的可同時連線數量約百台裝置,而5G基地台的同時連線數量可達到上萬台,這個差別在人特別多的地方就能明顯感受到,譬如跨年演唱會現場,常常會手機沒有訊號,就是因為現場手機數量已超過基地台能連線的負荷量了,換成5G服務後,不只是手機可以連上網,包括其他大大小小的裝置也都可以連上網,譬如汽車、機車、手錶、監視器、感應器、甚至未來可能會普及的google眼鏡等裝置,真正的物聯網時代(IoT)才算是來臨。


未來的聯網裝置可能都會變得更輕薄,因為雲端儲存與雲端運算都將變得更理所當然,所有裝置只需要把資料透過5G網路上傳到雲端,就可以在伺服器上進行運算,並把結果與畫面傳回到你的裝置,你的裝置只需要負責在螢幕上顯示結果,未來家裡的冰箱與家電都可以連網來擁有更多功能,電腦也不需要購買很好的零組件。


看了以上的特性說明與應用範例,你大概可以想像一下,未來哪些產業會陸續靠著5G技術蓬勃發展,首先一定是基地台生產業者、晶片半導體、散熱裝置、代工廠等,接下來由電信業者佈建大量的5G基地台,並向消費者提高更高資費的5G服務,手機製造業者也會大量推出有5G訊號的行動裝置,甚至將來包含筆電等也會支援5G訊號,當5G基地台與使用裝置越來越多之後,更多需要低延遲與高速連網的裝置與應用服務會大量出現,這時候可能就會冒出很多獨角獸企業了。

2020/12/17

投資ETF要先看清楚持股明細與規則 (choose the right ETF)


 

投資ETF可說是近幾年的顯學,台股也陸續成立好幾檔ETF,今年上市的ETF銷售量都相當好,但是想買ETF也必須要弄清楚ETF的主題。


譬如台灣50(0050)就是挑選台灣股市前50大權值股,可以最貼近台灣股市大盤走勢,而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是從富時台灣永續指數裡挑選符合標準的成分股,其中有大約三分之二與0050的持股相同,同時也限制單一持股最高不能超過30%。


又譬如元大高股息(0056)的選股規則是挑選預估隔年配息殖利率最高的前30檔股票,而國泰ESG高股息(00878)則是由符合MSCI ESG指標的公司裡,搭配規劃的條件分數,以過去12個月與近3年平均的年化股息殖利率為標準,挑選殖利率前30高的個股。


近期國泰又推出了5G的ETF,叫國泰台灣5G+(00881),號稱國內第一檔100%投資台廠5G科技股的ETF,選股條件為台灣5G營收占比大於50%的上市櫃股票,同樣也訂下單一持股不超過30%的規定,而另一檔較早推出的元大全球未來通訊ETF(00861)持股涵蓋全球,號稱軟5G ETF,其投資標的比較集中在美國科技公司,譬如蘋果、台積電、三星、高通、美國電信公司等。後來元大又推出了元大全球未來關鍵科技ETF(00876),這檔號稱硬5G ETF,主要投資內容是全世界的5G相關硬體商,主要集中在美國與日本,很大比例投資在光電與半導體。


光是想要投資台灣推出的5G相關ETF就有這麼多檔,購買前一定要先弄清楚有興趣的ETF持股內容是甚麼,是否跟自己想投資的領域相關,譬如去年我想投資電動車市場的ETF,就發現有一些已發行的ETF雖然掛名電動車或自動駕駛,但是其持股內容大多是目前的汽車大廠,譬如TOYOTA與通用汽車,但我想投資的是TESLA與其他自動駕駛相關感測器設備的企業,完全不是我想要投資的領域,所以購買ETF之前一定要先看清楚持股成分與選股方法,才不會買錯。


2020/12/9

永豐複委託手續費最低1美元「永豐金證券的大戶投豐存股」



台灣人要投資美股主要有兩種管道,一個是在銀行開立複委託證券戶,透過台灣銀行買賣美股,另一個是直接上網在美國券商申請帳戶,將錢匯到美國券商買賣美股,近幾年有意願投資美股的台灣人數越來越多,畢竟能直接買到蘋果股票,何必買台灣的蘋果概念股呢,但是礙於台灣複委託的0.3%交易手續費與最低15美元以上的限制,相較於有多家美國券商已經提供0元交易手續費的服務高出不少,有不少人願意透過網路在美國券商開立帳戶,網路上也有許多美國券商的開戶教學。


或許是投資美股的需求越來越高,永豐金證券率先打出最低只要1美元手續費的方式來搶複委託的生意,該服務名稱叫「大戶投數位理財投資帳戶-豐存股」,讓投資人可以定期定股的方式買美股,該帳戶不只可以投資美股也可以投資台股,以下是關於此次活動存美股的相關優惠(活動期間至2021/06/30止):


  • 買進手續費為成交金額乘以0.3%,低於1美元以1美元計費,手續費優惠的部分會在次月退回戶頭,優惠期間過後會恢復為最低收4美元。
  • 賣出手續費依照一般複委託費率規定,0.5%-1%或35美元至100美元,並沒有優惠,但可於開戶時與業務人員談折扣。
  • 銀行購買時會以前一日的收盤價x110%做為限價於開盤掛單買進,若位於開盤成交,會留單一直到收盤為止,不保證成交,也就是開盤漲10%以內就會成交。
  • 豐存股持有的美股與永豐付委託帳戶裡的持股是分開管理,所以在複委託庫存是看不到透過豐存股買的美股,彼此也不能做轉換,豐存股裡的資金存股只能透過豐存股平台做買賣。
  • 扣款分為每個月6號、16號、26號等3個交易日,三個不同交易日都可設定買相同或不同的股票,唯同一天同一檔股票只能設定一次。
  • 如果交割餘額不足,銀行會依據商品英文字母排序及帳戶餘額來判斷是否能成功扣款,假設當日要買進3檔股票,但買進第一檔後的餘額不夠買第二檔,則銀行會跳過第二檔去執行第三檔,如果要購買第三檔的金額足夠,就會扣款買進股票。
  • 帳戶若餘額不足,銀行會取消該次交易不執行,不會變成違約交易,但如果失敗次數達三次,銀行就會終止該筆定期定股的委託,需要重新設定。
  • 要賣出持股時,可以自行設定賣出的價格與股數,賣出採預約單,委託單生效後就無法刪單了。
  • 永豐金證券已取得QI資格,投資ETD或債券ETF將免扣30%的稅款。


我一開始針對豐存股裡的持股不能轉換到自己的複委託帳戶有些存疑,懷疑透過豐存股買進的持股其實是登記在永豐金證券名下,並非是我本人真正擁有的股票,後來致電證券客服詢問,客服的回答是持股還是屬於投資人名下的,只是會跟一般複委託的帳戶分開,兩邊不能做轉換,豐存股裡的持股只能在豐存股裡買賣。


更多關於豐存股的規定細節與常見問題,請自行參考「官網說明」。


到美國券商開戶的最大好處就是0手續費,但是可能需要面對語言的問題,有問題要詢問時相對麻煩,也擔心如果投資人離世了,在海外的錢不容易拿回來,如果台灣銀行的複委託手續費可以大幅降低,譬如只收交易金額0.1%與最低手續費3美元,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放棄海外券商的0元手續費,改用台灣的複委託來做美股交易。


期待很快能有其他的銀行陸續加入競爭行列,調降複委託的手續費。 


2020/12/7

投資只要會一兩招 (mindse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kills)

 


我個人滿喜歡施昇輝的理財心態,今天看到他的一篇文章「與其博學,不如專精!樂活大叔:投資理財不用懂太多,只要懂能賺錢的1、2招就夠了」,也有些心得想要分享。


武俠小說裡充滿著各種門派招式,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練的武功是最厲害的,想要成為武林至尊,最後還有太極張三豐的無招勝有招,把所有過去學的招式都忘記就學成了。


投資方面也有很多招,光技術分析就有好幾套,價值投資也有很多參考數據要看,但都沒有一個方式可以百分之百獲利,甚至最後有兩者融合的人,用價值投資的方式找投資標的,用技術分析的方式來找進出場時間點,老實說,要學會並熟悉這些方法,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學習各門派,然後需要更多的時間在研究各股與觀察股價走勢。


我認為某些方法會適用於某些個股,某些公司的發展階段適合用技術分析,有些適合價值分析,過一段時間後又變成適合其他的方式,但難的是你根本不知道那些個股適合哪個方式,就算你學會了某些理論,也未必找的到適合這樣操作的個股,又或許你用這套方式賺了幾個波段之後,股性一轉變,方式就失效了,前面賺了幾年的資金可能一次錯誤就輸回去了。


我認為投資理財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先學會心法,理解原理與因果關係後,你會了解有些投資學派是有矛盾或是沒有意義的,有些技巧是事後諸葛,真的想要運用在預測未來股價漲跌其實是亂猜的,與其學那麼多看起來很厲害的理論招式,不如好好熟悉一兩套心法。


投資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觀念是:投資的基本標準是為了讓自己的錢不要因通貨膨脹貶值,如果可以賺多一點錢更好,但不是為了要找到最會賺錢的方法。


我常在論壇上看到有些人分享投資操作心得與績效,接著就會有人回覆另一個方式,並表明這樣的績效更好,接著可能有更多人加入分享更多績效更好的方式,這些人有一個想法,認為同樣一筆錢去做投資,如果用了績效相對比較不好的方式(譬如一年獲利10%),比另一個人的方式(獲利20%)少了10%,就覺得他虧了10%,因為他少賺到他本應該可以賺到的獲利。


不要忘了,投資績效與風險是成正比的,用某種方式獲得了更好的績效,同時他也是冒著比其他方式更高的虧損風險,有可能今年獲利20%,但同樣方式隔一年就變虧損30%了,雨果聽過許多投資個股與選擇權10幾20年的朋友,到頭來從股市獲利的並不多,好的大概打平,慘的虧損幾百萬,如果他從一開始投資就選ETF跟著大盤的報酬,這20年下來的獲利應該都翻兩三倍了。


即使是買ETF也會有不同的聲音,投資大盤(0050)還是高股息(0056)比較好呢? 首先要先問,以至少10年期來看,這個投資方式的年化報酬率報酬能否超過3%(通貨膨脹)? 超過3%的報酬率至少能保證你存下來的錢不會價值越來越低,那每年5%殖利率的方式比較好,還是7%-10%的股價增長年化報酬率比較好呢? 這要看你目前的生活型態需求與個性,只要報酬大於通貨膨脹,並且讓你可以安心睡得著,不會讓你每天都要緊張的觀察股價變化,就是一個適合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