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3

新世代投資人偏好高槓桿快速致富 (high financial leverage for getting rich quick)

 


2020年的疫情造成全球股市有一大波段的回跌,同時也創造了許多人新開戶開始投入股市,其中包含了相當多初入股市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很幸運地碰到美國無限量QE,全球股市呈現V型反轉,只要忍得住幾天的虧損,幾乎每個人都賺錢,差別只在於賺多賺少,敢用槓桿的人獲利是好幾倍的在算。


前幾天在財訊雜誌看到一篇「8年級生買股票:我用我的方法,5年賺到2000萬!」利用波段操作、期貨與現貨當沖操作,自2017年將50萬的本金操作到目前獲利2000萬元,細讀了一下文章中敘述的歷程,認識了大華證券(現已併入凱基證券)自營部交易員,參加元大期貨舉辦的「海龜計畫」操作海外期貨與群益期貨的校園海選賽,接著開始在手握數億元資金的大戶家中打工,幫忙大戶電腦下單、陪大戶聊天,這期間也繼續就讀台北科技大學研究所與財金博士班,看的出來自學生時期就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金融市場與相關領域的學習中。


雜誌的文章整理了新世代投資人的五大特性

  • 投資行為大膽,勇於槓桿操作,追求高報酬率。
  • 喜好短線交易與當沖,拋棄定存股與長線布局等傳統投資方法。
  • 勇於追逐強勢股,重視市場趨勢更勝於產業基本面。
  • 投資工具多元,偏好如權證、小台期及個股期等小成本金融商品,並能靈活配對操作。
  • 掌握數據分析工具,並透過網路結交投資同好,學習各種不同的操作技法。


看完文章內容,我覺得這些並不僅是新世代投資人偏好的方式,而是絕大多數新進場的投資人都會做的事情,或許工具不同,但是心態是一樣的,想利用一些技巧與高槓桿的工具,賭一把以求快速致富,剛好去年台股的行情都集中在某幾檔電子/半導體股,過去幾年廣為推廣的價值投資選股方式卻沒有賺到甚麼錢,導致追求強勢股與利用高槓桿的方式越來越被接受,而且近半年獲利可觀,可是這真的是每個人都該學習的方法嗎?


雜誌裡的另一篇,投資人給年輕人的一句話

  • 不要追求一夕致富,而忽略了投資是時間累積的報酬。
  • 風險控管才是投資首位,而不是一味追求報酬率。
  • 短線操作要注意風險控管,總報酬率比勝率更重要。
  • 過度專注在技術面操作,會失去對經濟產業的全面看法。


投資年資比較長的人應該大多能認同與體會以上這幾個建議,我想許多投資人應該都經歷過一進入股市開始從新聞雜誌找明牌的歷程,然後開始買股市相關的書,開始研究技術分析,譬如靠兩個指標就能賺錢之類的書籍,有的人賺到錢開始加碼想要賺更快更多,有的人賠了一堆便決定離開股市。


不放棄的人繼續研究期貨選擇權,現在還有個股期貨與權證等高槓桿方式,股市同好社團與群組也相當多,在技術分析與當沖賺不到錢的人,可能開始轉念改學習價值投資,研究產業、閱讀財報、計算每股盈餘與本益比等,等待股價低於自己估算的價值時候買進,也有的人乾脆去買定存股乖乖領股利,把股票當商品買,獲利完全看每年的配股配息,這樣的股市歷程與心態轉變,相信曾發生在許多投資年齡7-8年以上的人的身上。


我認為這就是人性,每幾年就會有一套該期間獲利比較好的方式被推廣出來,技術分析、價值投資、ETF股債配置、期貨選擇權等,就算剛進股市用的是購買ETF的方式,很可能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覺得獲利太慢,開始想要學習技術分析做波段操作,或是期貨選擇權做高槓桿操作,甚至是反向做空/避險求獲利,唯有真正賠過才會知道這個方式不適合自己。其實只要心態正確,了解投資的本質與投機的區別,就不難分辨哪些方法是可以長久使用的,只要投資的目標清楚,就可以知道哪些方法是適合自己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或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