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9

退休就代表不工作嗎



如果你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並從中獲得快樂與成就感,那麼其實你不需要急著提早離開職場。退休並不等於什麼事都不做,還有一種選擇叫做「半退休」。


事實上,大多數人在一生中都從事自己不那麼喜歡的工作,尤其到了週一,常感到焦慮不安,這就是所謂的「星期一症候群」,也被戲稱為「藍色星期一」。即使你的工作與興趣相關,當興趣變成工作後,往往會喪失原本的樂趣,因為你失去了對時間的自主掌控。


舉例來說,喜歡旅遊的人當了導遊或空服員,喜歡畫畫的人為廣告公司畫廣告,甚至喜歡運動的人,在職業賽場上也要面對嚴格的訓練。對大部分人來說,工作意味著朝九晚五,甚至需要加班,只有週末才能真正放鬆。隨著家庭責任增長,如接送小孩或照顧家人,彈性工作時間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工作壓力常常迫使我們犧牲生活和家庭時間。


如果你已經累積了足夠的被動收入來支付生活開銷,那麼你就不需要再為了生計接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時候,你可以重新選擇符合自己興趣和家庭需求的工作,甚至不再在意金錢報酬。當然,如果能有額外收入,這只會讓你的財務狀況更加穩定,讓你和家人的生活更好。


然而,停止工作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5/1/15

這幾檔高股息ETF要怎麼選呢?

 


年底又到了多檔高股息ETF配息的討論與比較,有幾檔月配息的高股息ETF配息殖利率越配越低,有幾檔還能維持在超過年化10%的配息殖利率,到底該不該換股持有呢?


今年的高股息ETF總報酬前幾名又出現了00915與00918,這兩檔在2023年就是報酬最高的兩檔高股息ETF,2024年又再次排名在前,這兩檔到底能不能投資呢?


今天要比較00915、00918、00878、00713與00919這五檔該如何選擇,先介紹各檔的選股邏輯特色:


  • 00915:排除營業表現較差個股,選出過去3年股利率高,過去1年還原標準差低波動的個股,優先挑選市值200億以上,選出前30檔股票。
  • 00918:由前33%高股利率個股,依據最近最多15次高除息填息率,取前30檔股票。
  • 00878:由符合ESG評級BB以上企業,選出過去3年平均年化股息殖利率,與近12個月年化股息殖利率加權後,選出前30檔股票。
  • 00713:除了考量高股息,還將營運能力與股價波動納入權重考量,訴求低價格波動的高股息50檔股票。
  • 00919:依據5月定審前已公告的現金股利金額,跟12月定審前預估股利率高低,選出前30檔股票。


依據這些選股邏輯,你會如何挑選你想投資的高股息ETF呢?


00915與00918已上市超過2年,這5檔高股息ETF已經都有超過2年的股價與配息紀錄,如果不看選股邏輯,光從過去2年多的歷史統計資料,我們又可能做怎樣的選擇呢?


這張圖統計自2023/01/01(2年)、2024/01/01(1年)、2024/07/01(6個月)、2024/12/01(12月)起至2024/12/17止的含息累積報酬,還有從MoneyDJ取得的該檔夏普值與標準差資訊,來做參考依據。


參考過去股價與配息紀錄,這幾檔又可以怎麼選呢?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5/1/8

理財不只是為了財富自由,更是要規避風險

 


理財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對抗通貨膨脹,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推動著人們進行理財規劃。對許多人來說,理財的目標是能夠在退休年齡時安心地享受退休生活,擁有足夠的資產來支撐從退休到人生終點的所有開銷。


單純依靠工作收入並將資金存在銀行,增值速度非常有限,甚至會被通膨侵蝕購買力。因此,投資理財成為提升資金報酬率的關鍵,不僅要擊敗通膨,還希望能儘早達到退休的財務目標。


有些人則將理財視為致富的途徑,他們期望透過股票投資獲得超高報酬,甚至夢想年化收益率達到50%或100%以上,進而享受富裕的生活,如買豪車、名牌包、頻繁旅遊、搭商務艙等。然而,這種期待本質上並不是理財,而是投機。


這類投資者通常會研究股市技術線型、主力籌碼,甚至借助高槓桿操作,如融資、放空、期貨或選擇權等,希望短期內快速獲利。他們往往會相信一些虛假的投資方案,如每月領取6%回報的詐騙手法,期待以小額投入換取高額回報。然而,這種行為更接近賭博,而不是理財。這類投機行為的結果通常是大幅虧損,甚至本金全部損失,成功的機率比賭場還低。


另一部分人投資理財是為了追求財富自由,也就是說,他們希望能夠不再被迫從事不喜歡的工作,而是依靠穩定的被動收入來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如果有人每個月給你5萬元,讓你不必工作就能維持生活,你是否會感到自由?


這種「財富自由」的概念就是如此迷人,但如果....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2025/1/1

你不能漠視的通貨膨脹

 


為什麼我們需要理財?難道把辛苦賺來的錢存進銀行,等退休時再慢慢使用,不是更簡單嗎?當然可以,但這樣做的風險是,你的錢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不是金額數字變少,是他真正的價值正在減少,這主要是因為通貨膨脹正在悄悄侵蝕它的價值。


首先,什麼是通貨膨脹呢?簡單來說,通貨膨脹就是商品的價格越來越高,而你手中的錢能買到的東西卻越來越少。舉個例子,30年前,一碗滷肉飯可能只需要10元,但現在可能要花30元,價格足足翻了兩倍。如果你的收入沒有相應地增加兩倍,你能買到的東西自然會減少。


以台灣的經濟發展來看,過去經濟成長率常常突破10%,通貨膨脹率也相當高,甚至曾連續數年超過10%。如今,台灣進入低經濟成長、低利率的時代,政府也努力控制物價,因此通貨膨脹率維持在2%左右。


那麼,為什麼錢放在銀行裡會越來越不值錢呢?事實上,存款帳面上的金額並沒有減少,但它的實際購買力在下降。如果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今年100元能買到的東西,明年就需要102元,再隔一年可能要104元。而同時,你存在銀行的100元,利息加成後也許變成101元或102元,但還是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結果是,兩年後你手上的錢買不起兩年前相同的商品了。


因此,不論你現在富有還是拮据,只要你有現金在手,都需要學會理財。你必須將資產配置在能夠超過通貨膨脹的地方,像是基金、股市、債券、房地產,甚至是某些保險商品,才能確保你的實質購買力不被侵蝕。通貨膨脹不僅影響理財,在任何與金錢相關的決策中都應該考慮它的影響。以下我會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你現在手上有100萬元的現金,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只是把這筆錢放在保險箱裡,隨著每年2%的通貨膨脹,這筆100萬的實際價值會逐年下降。到了20年後,這筆現金的購買力只剩下67.3萬元左右。與其放到那時候讓它只值67萬,不如現在就把錢用掉,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


如果你希望在20年後保有跟現在一樣的100萬元購買力,那你需要將這筆錢投入增值的理財工具,並且使其增值到約148.6萬元,才能達到相同的購買力。這樣的增值同樣適用於你的薪水,如果薪水沒有逐年增加,那麼實際上,你的生活水平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下降,相當於變相減薪。


由此可見,無論是管理資產還是提升收入,理財都是每個人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能。只要理解通貨膨脹的影響,並透過合理的財務規劃,我們才能保護自己的財富,應對未來的經濟挑戰。




我們常聽到的年金險計劃,通常是繳費一段時間後,從某個年齡開始,每年固定領取一定金額。然而,在考慮這類商品時,通貨膨脹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舉個實際例子來說,一位42歲的先生想為退休生活做準備,選擇投保一份年金險。


根據保險業務提供的方案,他需要....



完整文章內容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