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投資人投資股市都會想要買低賣高,而且我相信不少人都各有方法去估算股價買賣點,其中一個很常聽到的方式是在低本益比的時候買進優質公司,這個方式是否可行呢?
本益比是甚麼?先解釋一下本益比的公式如下:
本益比(PE) = 當時股價 / 每年每股盈餘(EPS)
每股盈餘代表公司每年可以幫股東手上每一股持股賺進多少錢(Earning per Share),而股東的持股成本就是買進時的股價,假設EPS是5元,現在股價是50元,則本益比是50倍,這表示投資人用50元買進一股股份,公司每年會幫股東每股賺進5元,若獲利維持不變,需要10年的時間可以回本。
所以當本益比低的時候,就表示投資人可以用比較快的時間將投資本金賺回來,相反就是要花比較長的時間。這是一種解釋方法,但畢竟沒有幾個人真的是會長抱10年15年等投資成本回本,而且回本本身也並不代表甚麼意義,你手中的持股本來就一直都是有價值的。
另一個參考價值就是,當本益比低的時候,就代表股價偏低,是可以買進的時候,本益比高就代表太貴,應該要賣出換股操作,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將本益比用作這用途,但這樣真的可行嗎?
或許有些人用得很好,但我想說的是,本益比的高低並無法準確預估股價未來的漲跌,有很多例外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本益比的計算是有兩個因子,一個是分子的股價,另一個是分母的EPS,如果本益比要低,可以是較低的股價,也可以是很較的EPS,反過來說,高本益比就是有較高的股價,或是較低的EPS,在這兩者之間做變化。
股價高低每天都因投資人的交易會有變化,股價變化的因素非常多,不管是公司營運還是總體經濟,甚至是政治事件或法案修正,都會有情緒性的反應,投資人不容易確認現在的股價是因為甚麼理由而變動。
EPS是一個落後數據,雖然台股每個月會公布上個月營收,但EPS每一季才會公布一次,而且是當季終了後的45天內,就算你用最近4季累積的EPS來當分母,你的EPS數字與股價也差了快45天,這45天的股價變化很可能早已將預估的EPS結果反映完了,這可算是落後指標。
如果有人很厲害,可以用每個月的營收來預估當月可以貢獻的EPS,可能在季末後公布上月營收後,就可以馬上...
文章後段請至方格子的「雨果生活理財經」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分享您的意見或一起討論